在晋江市英林镇柯坑村94岁离休干部张孙交家中,一叠叠报纸整整齐齐地放好。看报纸已经成为他每天的“必修课”,看到感兴趣或者重要的,他就会把报纸的一角折起来,以便下次翻阅;院子里,是他精心打理的“植物角”,种了一些蔬菜和绿植。94岁的他,一直保持着朴实简单的生活方式。“要多为群众做事,要多注意身体。”这句话,他常常嘱咐子孙后辈。简单的话语,既是对后辈的要求,也是对后辈的关爱。
73年党龄3万特殊党费
1947年就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张孙交,是晋江市商业系统的离休干部。今年5月中旬,张孙交郑重地向党组织交了3万元的特殊党费。
“想当初,入党拼生死,是为了老百姓不再过苦日子;看今天,国家一天天强盛,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当初入党的愿望基本实现了,我感到骄傲自豪!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作为一名入党73年的老党员,我将平时节省下来的3万元作为特殊党费,一次性向党组织交纳,以表达对党的敬意!”在纸上,张孙交动情地写下交这笔特殊党费的初衷。“
这笔党费,父亲念叨好几个月了,从春节就开始惦念着。交上去后,他非常高兴。”张孙交的三儿子张世雄说。
值得一提的是,当张孙交知道晋江市党员互助协会帮助救助病困党员的事迹后,他又再捐出1万元给晋江市党员互助协会。
“张老先生为人和善、公正,在村里很有威望。离休后,村里的大情小事他都积极参加,有时候村里有什么难事,他也会帮忙调解。”柯坑村党支部书记张德时说,张老先生在生活上很朴实,却非常热心村里的公益事业,为柯坑村老人协会、柯坑小学、柯坑幼儿园等都捐过款。去年疫情暴发期间,张老先生还带动家族捐款支持村里抗疫工作。
坚定不移 跟着党走
虽然已94岁,但回忆起跟党走的点点滴滴,张孙交仍记忆犹新。
1942年,在菲律宾的共产党员张孙云回到家乡晋江,组织群众开展革命活动。在张孙云的影响和带领下,张孙交开始参加地下革命活动,包括反抗抓壮丁、张贴革命标语等,还参加了塔头万人反“清乡”斗争等。
那时候是1949年5月1日,是塔头村一年一度的“皇后妈生日”。塔头党支部借此机会开展反“三征”和武装斗争宣传。外出工作的地下党员纷纷回村,邻近石菌、英林、柯坑、伍堡等地的一些地下党同志也纷纷加入,张孙交就是其中一员。
为了保护群众安全,塔头党支部组织了50多人站岗放哨、夜间巡逻。张孙交仍深刻记得,当天他参与了放哨的工作,在斗争爆发前,他与地下党其他同志还一起在村民家中吃了稀饭。
作为从那段艰苦岁月中走来的人,张孙交深感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没有共产党,没有革命先烈的英勇奋斗与牺牲,就没有现在的幸福生活。”
新中国成立后,张孙交曾在东坑乡、英林供销综合社、安海通用厂、英林人民公社、深沪粮站、金井粮站等单位工作。“哪里需要我,我就到哪里去。”张孙交坚定不移地跟着党走,在基层的不同岗位默默耕耘、奉献,直至离休。
一心向党 鞭策后代
有其父必有其子。“父亲一心向党,他的革命精神和奉献品德一直鞭策着我。”张世雄告诉记者,叔叔张孙注也是一名有着60年党龄的老党员。自己从小就受到父亲和叔叔爱党爱国、爱岗敬业精神的熏陶,立志要向父亲和叔叔看齐。
张世雄1985年入党,1995年参与过金井围头码头的建设,这是泉州第一个万吨级对台码头;2002年,他还参与了全国第一批国家中心渔港,即深沪国家中心渔港的建设。2006年,他还获得“福建省劳动模范”荣誉。
“要多为群众做事,要多注意身体。”这句话张世雄常记心中“,在工作上,父亲会提醒我们,要尽职尽责,多为群众做事、做实事,这是一名老党员对后辈的要求。工作忙的时候,他也时常叮嘱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这是一名父亲对孩子的关爱。”张世雄说,父亲这种朴实又热心公益、爱岗敬业的精神,不仅让自己受益匪浅,也鼓舞着年轻一辈积极向上。
出生于1986年的张娟娟,是张孙交二儿子的女儿,是金井卫生院的一名药剂师。听着爷爷故事长大的她,一直觉得成为一名中共党员是一件很光荣、很骄傲的事情。2010年10月,张娟娟正式成为一名中共党员,她激动不已。此后,她时刻以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每当单位组织党员下乡为困难群众义诊、送油米等活动时,她都积极参加。
新冠疫情暴发后,张娟娟是金井卫生院第一批下乡给高风险人员测体温的党员。“我生长在红旗下,应该要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这是对长辈精神的传承,也是作为一名党员的责任和初心。”
据统计,张孙交和张孙注两兄弟家庭里,共有中共党员8名,党龄相加达289年,他们均在各自岗位发光发热,用行动诠释着党员的初心。
(记者_施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