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物业服务、网格+养老服务、网格+职工之家、网格+便民茶亭、网格+警格、网格+民俗文化、网格+手绘地图……今年初以来,晋江市西园街道充分挖掘各社区地理优势、人文资源等,打造一批精品网格,初步形成“一社区一精品,一网格一主题”的基层治理新模式。
特别是第二批主题教育启动以来,西园街道有序推进“在网格一线解决问题”特色实践活动,动态调整“网格建设专项经费基金池”的资金发放,以奖代补保障精品网格建设,并通过“日清单、周汇报、月督导、季调度”工作机制,持续优化网格实体阵地布局建设,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动态调整“资金池”
打造特色精品网格
什么是“网格建设专项经费基金池”?顾名思义,就是用于网格化建设的专项资金。
“有创新、有特色的网格服务站可多申领‘资金池’资金;落实不到位、简单应付的社区则要回收划拨的网格建设专项经费。”西园街道党建办负责人陈炳杰告诉记者,“资金池”既保障网格服务站有序推进,又激发各社区创新思维夯实网格阵地。
目前,西园街道一批特色网格初步形成,如“网格+物业服务站”的王厝社区第一网格建立网格议事厅,网格与物业共同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网格+老年服务”的官前社区桑榆网格致力于资源整合,发挥柯厝老年协会的力量,定期在网格服务站内开展议事研讨;“网格+职工之家”的苏塘社区第一网格,着力打造环卫工、货车司机、送餐员、快递员等户外劳动者的家;“网格+便民茶亭”的霞浯社区第三网格服务站旁设有奉茶点,方便居民在此“话仙”泡茶;“网格+民俗文化”的赖厝社区第二网格旁就是紫霄宫戏台,每逢传统节日,舞狮、南音等民俗文化轮番上演;“网格+警格”融合的后间社区实现警网双向赋能;“网格+手绘地图”的砌田社区网格员变身“绘图员”,将辖区房屋、企业、特殊人员等分布情况浓缩在一张纸上。
作为基层治理的最小单元,如何将“人、事、地、物、情、组织”六要素全部纳入网格管理,优化网格设置,织密基层治理“一张网”,打造特色品牌网格,西园街道正持续探索中。
凝聚网格力量
解决居民“急难愁盼”
如果说社区是基层治理的关键一环,网格就是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
“警网融合可实现双向赋能、同频共振,提升社区安全管理和服务效率。”后间社区一级网格长赖文琛说,社区立足人口规模少、地域面积较小等特点,两个网格合署办公,并将民警、巡逻队员纳入社区网格组织架构,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
“我们不定期到网格服务站值班。”西园派出所网格民警陈腾飞介绍,网格员具有“人熟、地熟、情况熟”的本土化优势,如邻里纠纷、噪音投诉等非警务类的事项可在网格解决、源头处理;需要警方处理的事项,网格员可通过微信群、晋江市智慧网格服务管理信息平台等渠道畅通诉求,及时协调配合处理。
无独有偶。砌田社区网格员在每日进网格巡查的同时兼作“绘图员”,将房屋轮廓、房主姓名、门牌号及各类基础设施、特色资源等信息都绘在一张图上。
“社区有1418栋房屋、126家企业,网格员只有动态精准掌握各种基础信息数据,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砌田社区一级网格长何志勇说,网格从“立足社区、服务居民”的落脚点出发,为群众办好身边“小事”,实实在在为群众解难题。
创新工作机制
夯实网格“前沿阵地”
网格长和网格员在基层治理中起着重要作用,是解决服务居民“最后一米”的关键。西园街道对网格队伍实行规范化管理,实施网格赋能计划,为网格管理精细化打下坚实基础。今年初以来,西园街道组织了智慧网格、网格工作职责清单、安全生产、民政帮扶等5场专题培训,提高网格员履职能力。
目前,西园街道共划分一级网格15个(包含泉州轻工职业学院、华侨职校、拔萃双语学校、现代物流园4个专属网格),二级网格55个,三级网格25个。后间社区第一网格员赖绵绵表示,她的职责不仅要负责网格内的人口、房屋、企业、事件的采集,也要配合其他部门各种信息的输出。同时还要做好关键“小事”,服务好网格内的居民。
此外,西园街道网格办每周发布《西园街道党建引领基层网格管理工作专报》,通报网格员入户情况、“一标三实”基础信息数据等情况,并对网格的好经验、好做法进行宣传。同时,每周开展“回头看”活动,各社区主干在街道机关工作例会上汇报网格管理相关情况,推动网格实质运转,夯实网格“前沿阵地”。
(记者 王昆火 通讯员 苏凤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