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专题2 >> 走进晋江 >>正文

晋江传承传统文化 延续千年文脉

www.ijjnews.com来源:泉州晚报2017-10-11 10:15我来说两句
  

  晋江把城市各个角落的文化遗迹留存下来,为这座城市增添了更多的历史厚重感。 

  一座城市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不仅在于她有现代的建筑,更因为她有内生而乡土、源远且深厚的文化积淀。近年来,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晋江始终致力于深挖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助推城市发展,把文化传承贯穿整个过程,着力彰显地域文化特色,打造“外地人向往、本地人留恋”的品质城市。

  近日,以体现晋江“海丝”“乡愁”为题材的《凝固乡愁——晋江古村落速写》和《被忽视的海丝八大商人》两本作品集正式出版,对晋江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品质城市注入了新的文化元素和文化内涵。

  当前,晋江正在全力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品质城市,把传承、发扬传统文化作为构建精神家园和增强城市软实力的内在要求,将“固态保护、活态传承、业态提升”融为一体,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守护历史根脉、留住乡愁记忆,不断增进海内外500万晋江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为城市发展建设凝聚强大合力,为延续千年文脉、创造美好未来注入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城市建设划定“文化红线”

  红线,在一个城市的规划中通常意味着控制线,不能被突破,以防止城市规划盲目或乱来,让城市发展更守规矩。

  在晋江,近年来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除了有形的建筑红线,还有无形的文化红线——对传统民风民俗给予充分尊重,对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文物给予重点保护,在城市建设中延续闽南文脉,以此保证城市的文化品位。

  要以文化的“软规划”来引领建设的“硬规划”——在这条主线引领下,晋江根据城市历史、自然风貌、人文个性,来定位城市的文化形象,把文化景观、文化设施、传统建筑天际线等文化要素纳入规划体系,让城市建筑既有现代功能,又有浓重的地域特色。

  在市区中心建设五店市传统街区,科学规划、开发利用草庵公园、五里桥、龙山寺等历史文化遗迹……晋江为市民、海内外游子留存记住乡愁、寻根问祖的载体和纽带,并在世纪大道这一城市中轴线建设图书馆、博物馆、文化中心和戏剧中心,形成“15分钟文化圈”。

  近年来,晋江在大规模城市更新改造中,对保持较好的古村落给予整村保护,完好保留金井镇福全古城格局、城门城墙、城巷家庙、名人故居、传统建筑等;对有一定规模的古建筑群给予保留修缮,成片保护陈埭涵口、灵源灵水、金井塘东、安海九房等十大古建筑群;对体现民风民俗的单体建筑给予局部保护,将池店、安海等地的数十座“古早”建筑整体迁移到五店市传统街区……正是通过把城市各个角落的文化遗迹留存下来,为晋江增添了更多的历史厚重感。

  正是通过把“留旧、留文、留魂”等多种智慧融入城市建设中,晋江一直在用心打造具有鲜明晋江印记、吸引世界眼球的文化地标、人文景观,让闽南特色文化充分彰显,打造一张让世界喜欢的城市面孔。

  活态传承留住乡愁记忆

  在一手做好可见有形的历史文化遗迹保护的同时,晋江另一手加强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使非遗项目拥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并且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让传统节日“火起来”。近年来,晋江以闽台东石元宵数宫灯、七夕围头两岸返亲节、安海元宵端午中秋三大系列文化节为重点,广泛开展数宫灯、攻炮城、水上抓鸭等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融入爱国爱乡、感恩孝敬、戒奢尚俭等传统理念,赋予传统节日更多新鲜元素,打造海内外晋江人追寻“乡愁”的盛会。

  把传统技艺“留下来”。截至2016年底,晋江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44项、泉州市级及以上传承人49人。为了让这些非遗项目“活起来、留下来”,晋江建立一整套保护与传承体系,支持各级非遗传承人开展展演展示、资料整理、学术交流、带徒授艺等传承活动,将传统手工制陶、高甲柯派表演等非遗技艺引入校园课外实践,不断为非遗传承注入新鲜血液。

  促传统文化“走出去”。对一座城市来说,文化要请进来,也要走出去。近年来,晋江全力支持高甲、掌中木偶、南音等优秀传统文化走出晋江、走向世界进行汇演交流,助推本地文化的国际传播。通过央视等高端平台,晋江把富有“晋江元素”的乡愁文化、非遗文化、民俗文化成功向全世界推介,如金井塘东、安海古镇先后在央视《记住乡愁》栏目播出。此外,晋江还大力开展海丝重要起点城市主题宣传,举办“全景中国·晋江城市周”多语种中外媒体联合采访活动,邀请海丝沿线国家主流媒体用6种外语对外宣传晋江海丝文化;以第六届APEC电子商务工商论坛等大型活动在晋江举办为契机,向海内外宾客展示高甲、木偶、南音等闽南传统艺术。

  融入生活延续文化之魂

  文化不能只存放在博物馆,而是要根植于群众中。只有让群众从历史文化保护中获益,让文化保护的意识在群众中扎根,文化才能实现可持续的保护和传承。

  近年来,晋江一直致力于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融入群众的生产生活当中。比如挖掘草庵、灵水古村落、龙山寺、安平桥、围头湾等一批旅游景点的文化内涵,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引导游客在休闲娱乐中感知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历史文化、海丝文化、对台文化。

  此外,晋江还积极推动“传统文化进校园”,开设《施琅史话》等一批具有闽南特色的校本课程,在全市53所学校开展高甲戏、南音、舞龙、灯谜制作、闽南童谣等95个乡土文化教学项目,组织举办“百场木偶进百校”、两岸百对家庭传统文化互动亲子游等活动,把中华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校园、家庭中。

  通过这种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的传承,晋江让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在文化认同中加快族群融合,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真正爱上晋江、融入晋江。

责任编辑:李加茵 李加茵
我来说两句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特别说明:转载内容(即来源未注明“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稿件)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即来源未注明“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稿件)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或来函告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