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专题2 >> 走进晋江 >>正文

晋江传统手工艺咸粽糖 “朋友圈”里获“点赞”

www.ijjnews.com来源:晋江经济报2017-10-09 15:14我来说两句
  

  咸粽糖对于不少人来说,是小时候拿了零花钱就必买的零嘴。只是随着流水线生产的普及,咸粽糖等小时候的味道越来越难找到。在晋江深沪,有一对年过六旬的夫妻,重拾年轻时的制糖手艺,做出来的咸粽糖和糖葱大受欢迎。

  十来道工序制出古早味

  走进68岁的詹维伟家中,一楼放着不少糖果成品,一股清甜的糖香和葱香味让人不禁垂涎三尺。制糖的地方在三楼,老詹正在煮当天的第四锅糖。

  老詹将白砂糖和清水按一定比例放进铁锅中熬煮。“这煮糖水特别讲究的是干净,煮之前铁锅一定要洗干净,包括在煮糖水的过程中,要时刻注意清理沸起来粘在锅边的泡沫。”

  待糖水煮至沸腾,老詹用手掂量一下分量,将麦芽糖加入煮沸的糖水中,边搅拌边说:“你看这麦芽糖的颜色很通透,这是用糯米发酵而成的,这种麦芽糖煮出来的口感更好。”麦芽糖在搅拌中慢慢融化,糖水的颜色逐渐加深,原先糖水清脆的沸腾声开始变成厚重的“咕噜”声,水面泛起一层细腻的泡沫。“等把水分熬干了就行了。”

  在老詹熬制糖水的同时,65岁的老伴吴秋霞将事先过油后沥干油分的葱头末和精盐调配好放在铁盆中。

  “来,小心烫。”老詹将熬好的糖水连锅一同端了过来,这时候的糖水是好看的金黄色。老詹小心地将糖水倒进铁盆中,一股葱香味顿时涌了上来,香气四溢。高温将精盐融化,葱头末浮了上来。“我觉得接下来这个冷却的步骤是最考功夫的。”老詹的女儿阿芬说道。

  只见老詹端起铁盆放在装了凉水的另一个大盆中,不时转动铁盆。“这样转一转散热快。”

  在温差的作用下,铁盆边缘的糖水结成了一圈。老詹端起脸盆放在地上,用几个手指将外圈的糖皮揭下来放在中间,然后继续放进大盆里冷却。“其实这个时候温度还是很高,我的手被烫过好几次啦!”就这样,把冷却结成的糖皮一层层揭下来,直至糖水变成不再流动的团状。

  老詹戴上手套,扯下一块糖团,挂在一根小杆上,开始拉伸,这个过程类似拉拉面的过程。拉伸的过程中,金色的糖团开始发白,不一会儿,就拉成了白色的糖条。

  在老詹拉糖条时,吴秋霞将剩下的糖团揉成长方形,接着,她把白色的糖条按长方形糖团的长度拉在上方,两面约摸拉了六七条;随后,将糖团放进纱布里盖起来,“这样可以防止糖团一下子凉掉,凉掉后会变硬,就不好拉了。”吴秋霞说。

  吴秋霞负责从纱布里拉出糖条,搓成拇指粗细大小,老詹左手按住糖条,右手拿着剪刀,“咔擦咔擦”声下是一粒粒大小均匀的糖果。煮一锅可以剪出成品糖十斤左右,老詹十来分钟就剪完了,他伸出左手,大拇指上厚厚的一层茧,就是这样按着糖条被烫出来的。

  剪完糖还没有完工,吴秋霞将糖放进铁盆中,淋上麦芽水搅拌搅拌,然后再裹上白砂糖,咸粽糖就算完成啦!

   上辈人留下的制糖手艺

   “朋友圈”里大受欢迎

  制糖的这门手艺,是从老詹的老丈人也就是吴秋霞的父亲那里学来的,至今已经有八十几年。

  吴秋霞的父亲吴家照是金井人,13岁就开始当学徒,学制糖。后来自己开了糖果厂,制作的糖果种类繁多,除了咸粽糖、糖葱之外,还有花生糖、贡糖、猫屎糖、清凉支、花生卷,还有各种口味的糕点。

  老詹跟着老丈人学做糖果,并且越做越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糖果厂最多的时候有七八个工人。”吴秋霞说,当年父亲在金井被称为“糖果大王”,店面就在毓英中学附近。

  “那时候金井大部分的婚嫁喜事,都是找我们买糖果呢。”回忆起往事,吴秋霞说,那时候糖果哪有好看的包装,往往就是用牛皮纸包着,然后贴上“囍”,而且当时做糖果,只能用柴火烧,很是熏人。

  由于制糖纯靠手工,那时又没有手套之类的用品,拉糖的时候往往就是在手上抹上一层淀粉,烫得很。小儿子出生后,老詹就没有再制糖,而是改做渔业。

  一转眼三十年过去了,两位老人都年过六旬,怎么又会想起来要做糖呢?阿芬笑着说道,不少同事亲朋都在念叨着这些小时候的糖果味儿,今年春节,父母就决定做一些来送给大伙,没想到大受欢迎。

  “后来又有不少人提上麦芽糖让帮忙煮。看到大家这么喜欢,我们就干脆重新做起来了。”老詹说,从除夕到现在,几乎每天都在煮。“年纪大了,很多种糖果都没那个力气做了,现在主要就是做咸粽糖和糖葱,用来装糖果的瓶子是从淘宝批来的。”

  糖果做出来以后,老詹家几位年轻人就在微信上卖,结果供不应求。“我一发在朋友圈,同学群就热闹起来了,大家都说是小时候的味道,都争着定呢。”阿芬笑着说,这些糖果不仅在深沪很畅销,我国香港、澳门和菲律宾也很多人买,还邮寄到浙江、江苏等地。“有时候有人从家门口经过,闻到香味就进来买呢。”

  尽管已经停了三十年,但是再次“捡起”这门手艺,老两口一点都不手生。老詹每天上午五点半就开始煮糖,一天可以煮上十几锅,从煮糖到成品,一锅糖要费时1个多小时。“以前一个工人一个月50元的工钱,糖果一颗卖1分钱,现在也就是赚个工钱,大家都喜欢老味道,我们心里也开心。”

(记者 施蓉蓉 文图)

责任编辑:李加茵 李加茵
我来说两句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特别说明:转载内容(即来源未注明“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稿件)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即来源未注明“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稿件)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或来函告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