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管理重点明确
“点线面”塑造城市新形象
全市城市工作会上指出,当前我市城市建设要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框架下,坚持环湾向湾发展方向,集中资源推进城市“点线面”建设提升,加快塑造城市崭新形象。
“点”——494个重点项目列入“环湾盘子”
据悉,今年列入环湾盘子的项目有494个,年度计划投资超500亿元。会上要求,市里要抓紧筛选,主抓一批有一定体量、有鲜明特色、有较高品位、有代表性的重点城建项目,例如市公共文化中心、海丝艺术公园亚洲园、东海会展中心、现代有轨电车等,把这些项目作为泉州的城市名片来打造,确保建成新的精品点。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要融入“项目单元”的意识,综合考虑周边的集聚项目和配套项目。以海丝艺术公园亚洲园项目单元为例,原来的城市公园目前已经提升为国家艺术公园,周边项目配套和业态布局也要跟着提升,建筑风格、景观设计要互相融合统一,使其成为台商区最亮丽的城市名片。
“线”——打造城市风景线、景观带、功能带
1.生态景观线城市建设要结合我市的山水自然格局,打造山体、水体、湾区等生态景观系统。山线、水线方面,加快推进晋江下游生态整治工程、山线绿道示范段等项目建设,大力提高绿道的安全可达性和便民开放性,加强水线景观天桥和防洪堤内外过道布局建设,并做好分段景观设计。“两江”保护整治方面,一手抓流域水环境治理,持续开展重点流域(含近海水域)水环境整治;一手抓沿岸景观提升,抓紧制定实施“两江”沿岸景观整治提升规划,控制沿岸天际线,分期分段推进江面疏浚。
2.文化旅游线立足泉州城市深厚历史底蕴和丰富文化遗存,要把散落在古城、全市各个角落的文化遗存点、展示点串联起来,把泉州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的故事讲好,加大对外宣传推介力度,策划推进一批精品主题文化旅游线路,进一步打响“海丝泉州”、“东亚文化之都”品牌。
3.快速交通线围绕建设“畅通城市”,建设完善快速路、主次干路、支路、巷道等路网系统。推动湾区道路交通快速网络化建设,抓好城东至北峰快速通道、两重环湾快速路提升改造、世纪大道北延段等项目建设;打通城市交通节点及断头路、瓶颈路,大力加密城市路网,提高城市的通透性和微循环能力,合理规划并加快建设停车场;要构建支撑和引导城市发展的大容量公交体系,科学谋划轨道交通方案,启动有轨电车首期工程建设;统筹谋划城市总体交通格局及交通疏解策略。
“面”——集中打造若干个示范片和展示面
要加快打造要素集聚、配套完善、功能齐全的示范片区,体现城市价值和形象。要突出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不仅包括硬件的,还要有教育医疗等保障,满足社交、娱乐等精神需求,这样才能留得住人才、留得住产业。
四措施挺房地产市场
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房地产“去库存”列为五大任务之一。房地产“去库存”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运作好,就是我们吸引留住各层次人才、优化人口结构、发展楼宇经济、培育“双创”的有利条件。
硬件载体有了,关键是做好精准的政策配套。今年我市将从四大方面推进房地产市场发展:一是大力推进城中村、片区、石结构房改造的货币化安置和保障性安居工程、造福工程、旧村复垦的货币补助。二是综合上级即将出台的政策和我市已经出台的政策,制定若干精准的政策文件。在制定政策时,既要注重彻底摸清“房”的底数,更要注重深入研究“人”的“家底”,包括新市民(外来务工人员及各类人才)和本地进城农民、城镇居民及外流厦门等地客群的翔实情况;既要注重扶持开发企业,更要注重创新制度及方式,奖励补助购房对象,提高购房者的获得感;既要重视住宅商品房的“去库存”,更要重视非住宅商品房的“去库存”。三是加快搭建并善于运作公积金、积分制、“泉房通”、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等平台,要逐步将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和个体工商户纳入公积金制度范围。四是加强土地出让的调控,严控商业办公类土地出让。
城市管理更到位
构建分层分类管理的责任体系。分层,就是要“模块化”,合理划分市、区、街、居四级职责分工,对“两违”整治、卫生保洁、占道经营等,能属地化的尽可能属地管理。分类,就是要“专业化”,如城市绿化、道路工程、市政设施、供水供气等,实行“一张图纸管到底”,不能“割路为政”、前后有别。
构建“大城管”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城管委的运行机制,推动城管办的“实体化”运作,并强化城管办“综合考评”和“数字城管”两个工作抓手,真正发挥城管委的高位协调和城管办的第三方督促监督职能。
推进城市管理领域大部制改革。确保到2017年实现管理执法机构综合设置和住房城乡建设领域行政处罚权集中行使。
(记者 林铭珊 吴宗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