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公布的《中国保监会2012年上半年保险消费者投诉情况通报》上,人身险公司投诉总量居前5位的公司依次为:国寿股份(994件)、平安寿险(609件)、新华人寿(404件)、太保寿险(326件)、泰康人寿(310件)。而“国寿股份”即“中国人寿[16.85 0.48% 股吧 研报]”,高居榜首。而在某公益保险投诉网站上,仅8月份,实名投诉中国人寿的投诉件就有50多单。据分析,中国人寿的投诉件主要是针对销售误导的问题,误导的对象往往是老人,而主要场所在银行。
银保退保率同比增长7.2% 误导销售是主因
近期,有关媒体报道《7.7万元存款变成保险中国人寿拒绝退还本金》,74岁的张老先生拿着7.7万到工商银行[3.82 -0.52% 股吧 研报]去存款的,但却被误导成购买了中国人寿的保险,不仅里面的多项信息都是营销人员乱填的,而且保险公司对73岁以上老人一般不接纳投保的,但销售人员却有意忽视。就算张老先生后来发现了自己购买的是保险产品,而非银行理财产品,想退款也要损失6千多的手续费。
而网上投诉中国人寿的案例多不胜数,8月26日一位网友反映:我家老人80岁了,去邮政储蓄存钱,被业务员推销保险,说5万变十万,和银行存钱一样,利息更多,在我(被保险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存了此保险,投保人系其孙,我本人,近期老人拿出保单,我才知道,要求合理退款,其负责人多日推诿不接受。
把老人的存单变成保单,通常销售人员惯用的手法是“保证收益”、“限时抢购”、“送礼品”等,一味地提利息高,回避风险问题,不告知提前退保的损失,再加上一些赠品的诱惑,打着银行的招牌,这样不少的老人就轻易地上当受骗了。
投诉特例:“答谢会”上中国人寿把60岁老人保险到105岁!
据相关网站的投诉案例:某60岁的老人到中国人寿河南省洛阳市分公司,参加中国人寿举办的对老客户答谢会,会后保险员向我们推荐国寿美满人生至尊版保险品种,在劝说下老人用60岁的身份证购买了一份5000元交付3年的国寿美满人生至尊版保险,会上只是说终身险,但并没有说明保险期限到多少岁。
之后老人把保险单拿出来认真看看,才发现他60岁购买的保单中现金价值表期限是45年,也就是说保险期限是到105岁,如果不到105岁,交付的保险金是拿不回全额的。
从上文所提到的三个投诉案例,不难发现,中国人寿的投诉件主要是针对销售误导的问题,而误导的对象往往是老人。中老年人有一定积蓄,又缺乏相关知识,销售员正是利用这一点将其视为主要"下手"对象。遭遇销售误导的老人一般对保险产品了解较少,只是出于对银行或者保险业务员的充分信任才购买。因此无论是签署相关文件还是电话回访,往往都是一知半解。
据业内人士介绍,造成销售误导原因一是产品问题,如果产品好,竞争力强,就无需在销售中误导。其次是经营理念问题,片面追求规模,导致公司在控制销售误导方面力度不够。此外,营销员与保险公司之间的关系松散,薪酬体制普遍都是短期利益导向,营销员在销售过程中就很容易出现误导;再从营销队伍素质看,水平参差不齐,销售误导屡禁不止与营销人员的整体素质也有关。
保监会8月29日公告《关于在银邮代理机构购买人身保险产品有关注意事项的公告》提示,“您在银行、邮政网点购买的一年期以上的人身保险产品均有犹豫期,这是指您在签收保险合同之日起10日内的一段时期。犹豫期内,您可以无条件解除保险合同,保险公司除扣除保单工本费以外,应当退还您所交纳的全部保费。但如果您购买的是投资连结保险产品,并且选择在犹豫期内将保险费转入投资账户的,犹豫期内的投资损失将由您承担。超过犹豫期之后解除保险合同,保险公司将按照合同约定向您退还保单的现金价值,您可能会有一定的损失。”
因此,根据上述保监会公告,老年人在银行或者邮政网点购买了“理财产品”,可以在10天内请请专业人士进行查看,如果发现是银保产品,可以无条件解除合同,防止被误导而造成财产损失。
[编辑:朱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