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教育频道>> 考试·培训 >> 名师专家团 >>正文

英林达德小学校董会刘淑慎:72年前父亲的遗愿 她用一辈子来实现

www.ijjnews.com  2016-01-19 11:35  来源:晋江新闻网
  

  刘淑慎与达德小学的孩子们合影

  72年前,父亲去世前曾交代她,要挑起担子办好小学。如今,她已是一位88岁的老人,仍在为父辈一手创办的学校劳心劳力。

  一辈子,做一件事——她就是英林达德小学校董会董事长刘淑慎。近日,借简办曾孙欧阳宗晟周岁宴,老人把节省下来的9万元捐献出来做公益,其中5万元捐给达德小学,4万元捐给三欧村老人会,朴实的举动再次感动乡邻。

  为了老师们的伙食到处“化缘”

  上世纪初,受新文化运动影响,晋南沿海很多乡村先后办起新式学堂。三欧村乡贤也不甘人后,联络旅菲乡亲,酝酿在家乡办学。1933年,欧阳兆忠、刘丕合两位先生受旅菲乡亲委托,回乡共商办学大计。刘丕合就是刘淑慎的父亲。

  事情办得很顺利,当年就借“三欧宗祠”创办起了“锦塘小学”(达德小学前身),礼聘东石井林许丕团为首任校长,吸引了附近不少村庄的孩子前来就读,生数达100多人,颇为兴旺。

  “那时我才6岁,村里人经常来我家找父亲,商议办学事宜,我搬椅子添茶水,很得大人的喜爱,父亲也对我疼爱有加。16岁那年,父亲病重,走之前特别交代,学校是他的心血,要我挑起担子办好小学。”刘淑慎回忆。

  后来,抗日战争爆发,交通中断,菲律宾的钱币汇不过来,小学办学经费变得紧张,很多老师都跑了。刘淑慎18岁结婚,公公对媳妇在外抛头露面极为反对。一年后,在丈夫的陪同下,刘淑慎走了好几个小时来到东石井林,继续请许丕团当校长。“我跟许老师说,‘钱暂时没有,可以给一块地耕种。’”或许是被刘淑慎的诚意打动,许丕团答应了。

  为了解决小学里老师的伙食问题,刘淑慎经常邀上村里一名热心妇女,一起到处“化缘”,挑着乡亲们送的地瓜、花生、大麦等送到学校。

  家中遭贼 仍借钱捐款

  1987年,三欧村众乡贤推请刘淑慎担任新一届董事会董事长。“我到学校一看,教室连门窗都没了,我当时就哭了,乡亲们安慰我‘燕子燕子(刘淑慎小名)你别哭,我们大伙会帮你的’。”当时的场景,刘淑慎至今难忘。

  隔天,刘淑慎开始走家串户,筹集到了一万多元钱物,用于装修和添置设备。在她的奔走下,1990年,“欧阳宗祠建委会”及刘厝旅外校友共同捐资6万元,设立小学第一个教育基金。不久,旅港校友欧阳清万、清利两兄弟捐资10万元,设立达德小学“福凤奖教奖学基金”。当年,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教育委员会为刘淑慎颁发奖状,表彰她在集资办学中的显著成绩。

  由于生源增加,学校教室严重不足,1991年,董事会酝酿扩建校舍计划。当时,刘淑慎自己家也在盖房子,但她还是带头表态捐一间教室(2万元),不想家里遭了贼,钱都被偷走了。“大家都以为她没法捐款了,她却找人借钱捐了。我还记得她说‘困难可以克服,孩子读书不能耽误,钱以后再慢慢还’。”三欧村党支部书记欧阳天送依然记得,刘淑慎拿起袋子一家一家募捐,大家都被她的精神感动,普通人家也捐一两百。就这样,投资近30万元的教学楼于1992年元旦动工,当年秋季竣工并投入使用。

  此后,以刘淑慎为首的董事会又发动三欧海内外乡贤,兴建礼堂、科学楼、综合楼等,及时添置现代化教学设备,增设多个奖教奖学基金。师生精神为之振奋,教学质量不断提高。2002年,达德小学获评“福建省农村示范小学”。

  感慨“欠三欧人太多情”

  为了教育借钱捐款,刘淑慎不止干过一次。有一年,南湾中学筹建教室,一间3万元。刘淑慎想出点力,可手头没钱,她找到弟弟刘基增借钱,弟弟给她3万,刘淑慎说不对,要6万,“我没钱都捐了,你有钱不能输我,也要捐一间吧。”弟弟听了,笑了,也捐了一间。

  “她把一生的精力都注入了学校,没有她很难有三欧今天教育的成就。”欧阳天送说,1995年,三欧学子在当年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欧阳良宜等6人考进北大、厦大、福大等院校,打破了村里本土自1961年以来没有大学生的局面。至今,三欧村每年都有十余名学子考上大学。

  “这些年,由于腿脚不便,董事长较少出门,但每年的教师节、六一节,她都会来学校看看老师和学生。”达德小学校长许雷均笑着说,老人家虽然少来,但不忘交代儿子要常来学校看看。

  冬日里,刘淑慎坐在自家客厅里看电视,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老人安静地回忆,她希望自己的努力没有让父亲失望,“只是办了一世的学,欠了三欧人太多的情啊!没有大家的信任,没有海内外乡亲的慷慨解囊,我一个人能办什么啊……”

  (记者_陈海勇 文图)

标签:遗愿|校董会
责任编辑:吴择吴择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