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做“靠山” 幸福来“敲门”
每年将60%以上财政支出用于民生投入 构建七大保障体系
晋江新闻网7月24日讯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看待问题的视角不同,对幸福的理解必定千差万别。但不可否认的是,若将组成幸福的几大硬件全都集齐,不分本地外来、无论城市乡村,得益于这些硬件做“靠山”,幸福来“敲门”的声音才会被听得到,也才能抓得住。
“蜗居”一家住进廉租房 现实也可以很丰满
“现在跟以前的生活有天壤之别,有新房住、孩子上好学,晚饭后还可以和家人到附近公园散散步,我们一家感觉特别幸福。”今年6月,来晋务工16年的李华勇住进了廉租房。这个年收入微薄的六口之家从“蜗居”到搬进新居,期望多年的安居梦终于照进现实。
38岁李华勇的新居在许厝社区廉租房聚兴小区二期,60.7平方米的小家有两房一厨一卫,还有个小阳台,家电用品一应俱全。“这一切以前想都不敢想,如今,我这个湖北人把晋江当成了自己的家。”李华勇说。
2000年,李华勇来到晋江青阳一家物流企业担任驾驶员工作,结婚后,夫妻俩挤在公司10多平方米的宿舍里。有了孩子后,李华勇最大的愿望就是,能给妻儿一个像样的家,但靠自己的收入水平,这个梦想似乎很遥远。
但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李华勇看到了转机。“我知道外来人员办理居住证可以享受30项市民待遇,但能申请廉租房我是第一次听说,太兴奋了。”李华勇核对条件发现自己都符合后,第一时间去办理了廉租房申请手续。今年元月,李华勇收到通知,被告知审核通过,他可以选房了!
“政府想得真周到,房子都是装修好的,基本设施全有,卫生间里还装好了马桶和洗手池,拎包就能住。”选好心仪的新房后,李华勇简单添置了几样家电,一家人就搬进了新居。而新居的供养成本也很低,合起来每月只需支付195元的房租。
其实,申请廉租房并不是李华勇第一次享受到居住证的优待,大儿子申请念小学和初中时,居住证成了“通行证”。如今,大儿子在实验中学就读,走路十来分钟就能上下学。李华勇一家打心眼里感激这一系列实实在在的好政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安居才能乐业,晋江不把我们当外人,我们有什么理由不为晋江多作点贡献。”
来晋十几年,李华勇既是晋江发展的见证者,更是发展成果的获益者。对于这支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的生力军,晋江以诚相待,让他们和城市的“原住民”享受一样的待遇。“李华勇们”的幸福生活,折射出晋江宽容的城市胸怀,更体现了晋江在民生保障领域的完善体系。
各类社会保障带来安全感 本地外来一个样
“‘四帮四扶’这个项目太好了,我这个老人家终于能住上新房,孙子读大学的学费也有了,感谢党委政府的关怀。”看着老宅翻新后的样貌,今年晋江特困家庭“四帮四扶”项目对象之一,来自龙湖镇吴厝村的施秀约奶奶充满了感激。
本地外来一个样,对待外来人员,晋江也郑重做出“三不承诺”:决不让一名来晋务工人员子女上不了学,决不让一名来晋务工人员因恶意欠薪领不到工资,决不让一名来晋务工人员维不了权,要解决好外来人口就业、住房、教育、社保、医保等基本公共服务问题。
在晋江,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享受与本地学生一样的高中免学费等就学升学权益。持居住证的流动人口纳入廉租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企业员工宿舍、安置房和人才房等住房保障范围。持居住证的流动人口享有参加新农合、申请孕产妇分娩补助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推行基层门诊面向流动人口最高限价70元的平价套餐,提供常见病、多发病基本医疗服务。建立健全了工资支付监控网络,投入1000万元在全省率先设立企业欠薪保障调剂金……
反观这五年,晋江坚持每年将60%以上的财政支出用于民生投入,构建包括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环境、社会保障等七大民生保障体系,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8万元。各类社会保障提标扩面,“四帮四扶”持续深化,“三位一体”养老服务体系加快成型。社会事业也全面开花,率先在全省实行公办高中和中职学校免学费,率先在全国实行新农合跨省异地结报,成功引进福州大学、树兰医疗等一批高端教育医疗资源。
城市的美好和谐离不开精细化的社会治理,晋江启用“12345”便民服务热线,在全省率先推行“居住证”制度,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等工作全面加强,群众治安满意度大幅提升……幸福生活,晋江喊出了最强音!
(记者_林文婧 陈维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