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新闻网2月11日讯 晋江经济报“行进中国·大爱晋江”暖冬行动慰问继续进行。两天来,晋江经济报记者兵分三路,马不停蹄地奔波于晋江各街镇,共慰问百余户困难家庭,将社会各界捐赠的慰问物资和慰问金送到他们手中。
“呷欢喜!有米有油又有新衣服穿!”昨日上午,内坑镇政府机关大院,内坑砌坑村尤祖芳老人笑得格外灿烂。左手提着一桶油,右手拎着一袋米,刚发下来的新冬衣穿在身上,老人连声道谢。尽管家庭目前暂时困难,但社会的关爱,让尤祖芳并不孤独,他坚信“生活是美好的”。
开心的不止尤祖芳一人。“非常感谢!”“很高兴!”“感谢慷慨解囊的年轻企业家们,祝愿他们新年赚大钱!”……这是记者在慰问中最常听到的话。
“暖冬行动心系困难群众,为他们送去冬日温暖。”英林镇政府社会事务办主任吴软支说,发放的大米和油等物资很实用,缓解了困难群众的生活负担,确保他们过一个祥和、温暖的春节。
两天来,晋江经济报慰问组先后深入英林、东石、金井、深沪、磁灶、内坑、池店、罗山、西园等街镇,共慰问百余户困难家庭。为做好此次慰问活动,晋江经济报采取集中慰问和入户走访相结合的方式,并制定个性化慰问服务,为特殊困难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让他们开心过好年。
“行进中国·大爱晋江”暖冬公益行动由晋江经济报联合晋江市民政局、晋江团市委主办,晋江青商会、晋江青年志愿者协会协办。与往年不同的是,此次活动开辟多方爱心通道,通过发出爱心倡议书等形式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其中,温暖更多城乡困难群众。
接下来,暖冬行动将继续深入晋江各街镇,对困难群众进行走访慰问。
“四帮四扶”对象喜领物资
昨天上午,晋江经济报慰问组来到西园街道办事处,来自小桥、车厝、后间、赖厝、官前等13个社区的15名“四帮四扶”困难对象或其亲属来到现场,开心地领取暖冬物资和红包。
记者了解到,这15名帮扶对象多为残疾、患重病或丧失劳动力等,年龄最小的5岁,最大的89岁。过去一年,在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帮助和关怀下,很多人家里盖起了新楼房,做起了小生意。
继去年起,本报“暖冬行动”第二次关注晋江市“春风计划·四帮四扶”帮扶对象,为他们在岁末年初送去温暖和关怀。
暖冬镜头1:“暖冬风衣厚实又好看”
上午9时30分,慰问组来到东石镇政府,21位帮扶对象正在此等候。当油、米、冬衣等暖冬物资一一从车上搬下来后,现场一下热闹起来。
“大家先选一下自己喜欢的款式吧。”“这些衣服好看又厚实,穿上肯定很暖和。”“给,你穿这件肯定好看!”大家埋头挑选新衣服,有的还热心地帮其他人推荐。
“真合适,真好看,你过年就穿这件新衣服了。”来自埔头村的颜世界第一个穿上了一件红色皮衣,得到现场群众的一致称赞,颜世界瞬间乐开了花。
挑选完衣服,21位帮扶对象依次排队领取了其他物资和慰问金。
现场还出现了温馨一幕,得知颜世界有弱视,无法完全看清事物后,多名群众纷纷表示要扶他回家,最后,颜世界选择乘坐熟人的摩托车回家。
暖冬镜头2:“因为有爱,所以温暖”
下午2时30分,慰问组到达金井镇政府,9名帮扶对象陆续赶来领取慰问物资和红包。
“有得吃还有得穿,真的很感谢。”帮扶对象郭少玲患病不方便前来,丈夫李志超替她来到现场。
“很温暖,衣服我就直接穿回去,不脱了。”李志超很开心,不停地表示谢意。他告诉记者,由于家庭贫困,他从来没有买过新衣服,都是穿别人赠送的旧衣服过冬。
“这么一大包糖果,年货都为我们准备好了啊!”来自新市村的曾帮益,因病丧失了劳动能力,靠着低保维持生活,领取慰问物资后,他笑容满面地将一件件物资绑在自行车上,随后骑车缓缓离开。
“不仅有爱,还有温暖,传递了社会正能量!”金井镇政府相关负责人对本报“暖冬行动”竖起大拇指。
暖冬镜头3:“红包要给妈妈买新衣服”
“来了,来了!”下午4时,本报慰问组最后一站来到了深沪镇政府,这里有13名帮扶对象。
慰问人群中,来自科任村的许锦连开着一辆电动三轮车格外引人注意。一家六口五人残疾,他又自幼患小儿麻痹症,一直靠着轮椅和拐杖行动。“对困难户春节前的慰问,是一种雪中送炭的关怀。”许锦连称赞道,慰问物资相当实在。
领完物资后,许锦连坚持下车,拄着拐杖向本报表达谢意。
记者注意到,许锦连是最后一个离开的,他在现场不断询问领取物资的群众是否需要帮忙送一段路。“受助于人,也要懂得帮助别人。”许锦连说,这也是他经常教育子女的话。
“拿到这个红包,我想先给妈妈买件新衣服。”来自华山村的高二女孩小夏(化名)父亲去世,母亲又患有癫痫,独立懂事的她从小就担起了照顾妈妈的重担。小夏告诉记者,她的心愿是明年能考上一所离家最近的重点大学,这样才能继续照顾妈妈。(记者_胡志法 黄伟强 林小杰 林雅萍 柯雅雅 秦越 陈巧玲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