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
先有企业再有村,先有产业再有城
因为早年经历的原因,朱昌文一直有个梦想,想当一家食品企业的老板。这个梦想,让他在晋江找到了可以实现的“平台”。
2003年从上海财大金融专业一毕业,小朱放弃了本可以在上海一家央企就职的机会,南下直奔晋江。食品是晋江的六大传统产业之一,他先后在当地的几家食品企业中打工,从一线包装到仓管、配送,每个环节都干过。
“都说晋江是‘老板之都’,果然如此。这里不仅有着‘买地办厂’的传统,而且对于要创业的人也非常包容和大度。”在了解小朱的想法后,他的几任老板不仅继续与他合作,而且还倾囊相助,变成了亦师亦友的关系。
这座“先有企业再有村,先有产业再有城”的产业之都,有109万的户籍人口,更有130万像朱昌文一样的外来务工创业人员。这座城市在拆旧建新的同时,先把“人的福利与机遇的均等化”作为起步之基。
朱昌文家在陕西,爱人家在江西,孩子5岁。“虽然我们都是外地人,但这座城市却给了我们比家乡还多的实惠”。今年9月,孩子就可以转入市公立第八实验幼儿园;因为加入了企业工会,即使在家乡医疗,在这里也享受45%以上的报销;购房买车都没问题,甚至还可以更优惠;出国办证,当地即可,且效率极高,随到随办,全程免费……
2011年7月起,晋江实施“居住证”制度。凡年满16周岁、拟在晋江居住30日以上,均可在“市、镇、村、企”四级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站申领。至今,全市办证者已超过110万。2014年,晋江在全省又第一个实施“无房也可落户”制度。
“只要有这张‘居住证’,至少可享受社会保险、医疗互助、义务教育等30项市民化待遇。”小朱对于自己是“新晋江人”的身份,非常满意。
海纳百川,斗土成山。朱昌文也“长成”了一座“山”,不是因为他终于办起了一家食品企业,而是因为他找到了一条服务当地传统产业的“新行当”――2012年,小朱创办了自己的第一个公司“汇信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简单说,就是为实体企业服务的保姆公司。”
凭借在当地产业中多年浸润,朱昌文发现当地企业用工数量不仅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以往企业大多靠自己去国内各地盲目招人,成本高且还不一定留得住、适合用。作为企业“保姆”,他对两头进行专业化对接,一头联职校一头联企业,不仅增加岗前培训,还为双方提供保障,稳定后,按人头,他向企业每人每年收取300元费用。3年时间,他为当地20多家企业提供了2000多名工人,其中,中高级管理人员20多人。
如果你以为这就是汇信“保姆服务”的全部,那就错了。“所有企业运营管理中凡是要花钱的部分,都是我们的业务内容。”2015年春节,汇信为18家特卖联盟食品企业举办线下销售,20天就累计完成线上线下销售350万元。
不额外增加一个用工、一亩用地、一分能耗,只有7个人的汇信公司,把企业原本的投入节省了,还成为他们自己的盈利点――这就是新经济业态对接传统经济后的再创新。
新城,不只因为城新,而是因为有了“新人来”。
我省出台意见 促进互联网经济发展 2015-04-06 | |
福建十条措施加快互联网经济发展 每年拨款不少于5亿元 2015-03-13 | |
鲁炜:互联网经济成为中国经济的最大增长点 2015-02-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