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产经频道>> 企业频道 >> 晋企动态 >>正文

试水“机器换工” 晋企寻求新突破

www.ijjnews.com来源:晋江新闻网2015-03-17 09:12我来说两句
  

  3月1日,晋江明伟鞋服有限公司对针车车间进行升级,全面更换全自动切线罗拉车。300多台自动化设备的更换,在业内引起不小震动。佩服明伟此举魄力的有之,想效仿却碍于种种因素可望而不可即的有之,认为其操之过急的有之……

  受市场竞争所逼,成品鞋服企业近两年一直都在考虑改良生产设备或引进新设备,推动智能化转型。虽然,大环境的不理想让部分成品鞋服企业转型“智造”之路走得有点缓慢,但对于进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业界却已着手在解决。

  龙头先行一步尝到甜头

  对于“机器换工”,晋江的企业并不排斥。他们担心的是,巨额投入之后,收益能否达到预期。记者了解的情况是,多数中小企业持观望态度,但不少行业龙头已先行一步,并且尝到了甜头。

  “我们也知道,如果能引进德国这条生产线,仅其中一道工序就能从20人减少到15人。但是目前经济形势不乐观,让企业一口气掏出几百万用于新设备引进,一旦出现生产风险,岂不让本就步履维艰的企业雪上加霜?”中利鞋材有限公司总经理丁明辉不否认去年年底自己曾考虑过引进一套鞋底成型生产设备,但考虑再三,最终放弃。这其中最大的因素就是他对市场不看好的预判,如此大手笔投入,最终实际量产未必能保证合理的成本回收周期,这让公司或将承担更大的市场风险。

  无独有偶,狮牌户外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许荣盛也表示,这两年,狮牌鞋业事业部就在考虑引进一套全新的生产线,但目前,他仍然在观望,毕竟,眼见为实。近两天,他得知旁边一个工厂引进了新设备,他打算过去看了后再决定是否要上马新生产线。但和丁明辉的考虑几乎同出一辙,生产线的适应性是他心头的担忧,投入不怕,怕的是买回来后的磨合成本,还有后期日常维修费用。“特别是在户外用品行业中有一些防水工艺的处理,特定的机台需要特定的材料配合加工。”

  直接投入大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机器换工”后的设备维护成本高,也让不少企业望而却步。

  一位从事卫生巾行业的业内人士表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高端的自动化设备来自意大利、德国和我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泉州本土原创的设备较少。与此同时,泉州智能装备的研发制造能力不足,少数能生产工业机器人的本地企业也面临关键产业零部件依赖进口的瓶颈,这造成了企业在进行机器换人时投资巨大。投入后,企业又可能面临订单不足、产能闲置、设备需维修升级等问题,如此一来,本土企业在与供应商协调价格上,没有议价能力。

  事实上,这种担心在业界已经有了成功的解决先例。作为本土技改的第一批成品鞋服企业之一,“最早吃螃蟹的人”特步先尝到了甜头。特步(中国)有限公司鞋业制造事业部高级总监戴勇告诉记者,智能设备具有节省人工、提高效率、节省原材料等多方面优点。比如,智能印线机通过电脑花样程序控制,机器感应侦测,具有线条清晰、精准度高的优点。传统的印线机每个熟练工平均一天可印刷3000片的网布材料,而智能印线机每天可印制4500片,提升效率50%。1台智能设备可取代6个工人的工作量,一个员工可同时操作5台设备,产能是传统手工印线的10倍,减少了90%的用工量。

  事实上,包括柒牌、七匹狼在内的本土服装企业几乎都在近几年迈出了自动化的步子,尝试通过自动化操作代替部分人工作业,并且已经取得明显的成效。据悉,柒牌高级西装仓储物流中心库区分为立体库区和楼库区,其中立体库区面积为2304平方米,投资金额达3000万元。别小看这个仅有2304平方米的仓库,其能够取代以往2万平方米的仓储空间。

  据七匹狼公共事务部经理罗龙祥介绍,该公司早在2007年就引进智能悬挂式全自动物料输送系统,该系统可利用分类参数对工件进行分类,并达到高效率的物料自动输送,自动调节生产工序,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待工浪费及消除人工搬运。

  “这样一来,平均18秒就可生产一条休闲裤,提高工作效率40%以上。”罗龙祥告诉记者,上述全自动物料输送系统除了在生产环节能与研发、制版、裁剪等系统连接,还可与终端销售管理系统进行有机连接,当销售终端的某产品出现短缺时,系统可以快速自动排产,在短期内生产短缺产品,提高市场运作能力。

  一方面是企业用工成本上涨,一方面是行业“技术革新”趋势明显,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大力发展,在新一轮的转型升级中,越来越多的自动化设备、系统逐渐替代人工进行了很多领域的工作,本土企业在这一波“自动潮”来临的时候都不想“掉队”。福建嘉泰集团董事长苏亚帅更是表示,“高度自动化、智能化是未来机床企业的发展方向。为了应对这一发展趋势,下一步,公司将在机械手等智能部件方面加大研发和投资力度,为装备制造业提供自动化、智能化的解决方案。”

  还需在实践中不断解决的问题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目前本土实现自动化的鞋服企业大多是订单源丰富、生产线产品固定的大型企业。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由于所生产的订单比较杂,款式较多,很难规模化生产,“机器换工”之后效益难以体现。

  在2008年的时候,著龙集团也曾引进过一套先进的自动化系统,但在之后的运用中并不顺畅。

  “我们接的外贸订单比较多,款式总是千变万化,固有的那套自动化系统很难满足多变的生产工艺。后来我们果断把这套系统停掉了,而是根据自身情况改用‘大流水’的生产模式,将80%的操作平台都改造成电脑控制式,优化了生产流程,生产效率同样得到提升。”著龙集团董事长蔡著龙介绍。

  同样的问题在本土企业当中屡见不鲜。本土知名运动鞋品牌企业H公司负责人张先生告诉记者,H公司已于去年下半年更换了智能设备生产线,但智能生产却遇到了难题。“我们需要不断地更换配料、色料、不断调整size、不断更换生产线。长期下来,我发现这些动作使得自动化生产不但不能节省成本,还降低了工作效率。”为此,张先生十分苦恼。

  “随着年轻消费者对个性化鞋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多款少量的模式正在被越来越多企业认同,特别是那些定位在时尚的鞋服企业。”张先生分析,像H公司这类型的企业很可能上午生产的是35码的鞋子,下午就生产38码;很可能几个小时前生产的是L码的蓝色外套,几小时后就要生产XXL的黑色夹克。码数、颜色、材料的变化,需要频繁更换工装线,让企业得不偿失。

  此外,企业订单数量的不稳定也与自动化生产的优势“规模效应”格格不入。

  “每到订单旺季就会出现用工荒,逼迫企业将传统劳动力升级到半自动化甚至自动化。但若遇到订单淡季,自动化系统就派不上用场,浪费了。”业内人士认为,自动化看似简单、无形,但鞋服企业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而且业务流程非常复杂、烦琐,许多企业每天需要处理成百上千的库存单位,并要管理无数的款式、结构、客户标识甚至更多的数据,这给鞋服行业自动化的全面实现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对于中小企业的这一困惑,哈尔滨工业大学晋江工业技术中心副主任蔡宇祥和他的同事看在眼里,也记在心里。他向记者分析,自动化、智能生产原本是充分利用设备完成“机器替人”,生产大批量的产品,提高生产效率,但个性化需求下,企业的智能生产不具备大规模生产效应,影响其优势的发挥。“但并不能因此否定智能生产和自动化设备的作用,我们要做的是想办法去平衡、解决个性化需求与规模效应之间的矛盾。”蔡宇祥认为,对于定位时尚、需生产多款少量产品的企业来说,可将智能设备着重运用在开发端制定生产标准。此外,把智能设备运用在高危、污染较重、重复性工作较多的环节,逐步实现机器换人,长期可降低成本。

  蔡宇祥告诉记者,产品多样性的生产对自动化智能化设备的要求更高。对于这类需满足多样化产品生产需求的企业,他建议多与科研院所互动,提出企业的具体需求,双方互相配合,制定合理的更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此外,晋江企业之间应该形成合力,产业形态相同的企业可以组成一个‘企业联盟’,依托政府以及高校等第三方研发机构的力量,三方共同努力提炼共性问题,集众家之力共同研发自动化、智能化设备、技术,并共享研发成果,共同发展。”蔡宇祥说。

  他山之石

  东莞的“机器换工”探索

  早在2008年,便有不少东莞企业引入自动化设备进行企业生产的智能改造。自此,一波又一波的“机器换工”热潮在东莞遍地开花。然而,自动化进程远远走在晋江前面的东莞近两年也遇到了难题。

  东莞市鞋机商会会长王精文说:“自动化生产,不是上一台新机器就能从1000个用工削减到300个用工,而是先减到900,再到800、700……要花好几年。”这也使得一些企业宁愿转移到缅甸等国家,也不愿机器换人。“机器换人”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硬件的更新,也需要提供软件的个性化定制,需要有足够的技工和研发人员提供支撑。

  “机器人市场的成熟还有待时日,珠三角的企业尤其是东莞很多企业都已经感受到人工成本高企,但由于机器人的应用成本较高,国内原创性底层开发少,因此阻碍了国内机器人的发展。”瑞鹏机器人总经理孔和文说,国产机器人的技术及项目在价格上比发达国家企业研制的自动化机器人要便宜20%,维护成本也更低,这一特点将有利于机器人产品在国内传统制造业中快速普及。

  “因此,我们希望东莞的机器人扶持政策,应更多偏向于本土原创自主研发的机器人,而非仅限于对应用工厂的扶持。”孔和文说。

  深圳超诚缝纫科技有限公司营销总监夏君告诉记者,现在东莞很多生产自动化设备的企业已经从“卖机器”到“卖方案”过渡,为企业提供自动化解决方案,而不仅是为企业提供机器。企业只要提出自动化要求,它们就可以根据企业需要,提供设计方案、自动化设备等“一站式”服务。

  对于“机器换人”中面临的问题,东莞有关部门集思广益,建议村集体、民营企业共同注资成立“机器换人”公司,为有需求的中小企业提供设备租赁服务,待企业能承担成本后再行出售给企业,逐步实现“机器换人”和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捆绑发展。

  东莞正在朝机器人产业发展变革的进程,在某种程度上而言,与德国工业4.0时代的理论颇为相似。以“智能工厂”、“智能生产”、“智能物流”为三大主题的“工业4.0”,便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制造业终将成为信息产业的一部分。而东莞从单纯的“机器换工”到依托大数据对全产业变革的模式,让人看到了德国工业4.0的影子。

  

标签:机器换工|晋江|鞋服
责任编辑:蒋少杰 蒋少杰
我来说两句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特别说明:转载内容(即来源未注明“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稿件)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即来源未注明“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稿件)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或来函告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