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荣盛:陈埭镇青年商会 副会长
福建狮牌户外用品有限公司 董事长
假如给你七天时间,你会作何安排?是继续埋首于忙碌的工作?还是计划一场闲适的旅行?亦或是放空自己,什么都不做?每一个不一样的选择,相信对每个人都有其不同的意义。 6月26日到7月2日,七天。福建狮牌户外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许荣盛选择的是招募一群喜欢户外、热心公益的伙伴暂别城市的喧嚣,走进美丽的可可西里,做一名保护藏羚羊志愿者,践行保护野生动物及环保公益,用行动诠释“尊重、平等、爱”的品牌理念。
行走可可西里
可可西里地区位于青海省西北部,与新疆、西藏接壤,面积4.5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那里气候严酷,自然条件恶劣,人类无法长期居住,被称为“生命的禁区”,却也因为如此,可可西里成为了目前世界上原始生态环境保持最好的地区之一,这为高原野生动物创造了得天独厚的生存条件,被誉为“野生动物的乐园”。
“每年的6、7月份,是藏羚羊大规模迁徙产仔的季节,经常都会有受伤和迷途的藏羚羊需要人们的救助。这也是我们选择在这个时间点发起‘美丽可可西里志愿者活动’的原因,我们希望能够亲自参与到保护藏羚羊的实际行动中去,贡献自己的一份力。”许荣盛告诉记者。
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准备,狮牌户外“狮行天下”美丽可可西里保护藏羚羊志愿者队伍于6月26日正式集结厦门。这支志愿者队伍是5月中旬狮牌户外公开向社会招募的,队伍里有优秀的企业家、厦门大学常青藤总裁班学员,也有资深的摄影爱好者、纪录片导演,还有热心公益的媒体记者和驴友。不一样的职业、身份,却在那一刻有了共同的目标——走进可可西里。
志愿者队伍于27日抵达青海格尔木。稍作调整之后,一行30多人又马不停蹄地赶往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在那里,志愿者们举行了“聚焦生态环保关爱野生动物”生态环保研讨会。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奇异珍稀动物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方辰老师,为志愿者们详细讲解了可可西里当前的生态环境和野生动物生长状况。
“高原反应加上一整天的奔波,让我们每个人都觉得有点疲惫。但这丝毫没有动摇我们朝可可西里行进的信念。”许荣盛说,尤其是在参观可可西里生态博物馆之后,看到那些珍贵的动物标本,更加坚定了志愿者们亲近可可西里的信念。
28日上午,在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举行了美丽可可西里志愿者环保活动的启动仪式,由管理局的布周局长主持并授旗。狮牌户外向管理局捐赠了价值十多万的物资,主要是用于帮助保护站工作人员御寒保暖的专业装备。简单的启动仪式之后,志愿者队伍启程前往300多公里外的索南达杰保护站。
“在去往索南达杰的路上,我们经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变化。出发时还是艳阳高照,到半路却又是雨雪纷飞。”许荣盛说,这样的“一天四季”看起来好像很新奇,可对长期生活在高原的人民来说却不见得是件可喜之事。因此,在他看来,“尽企业所能,给保护站工作人员送去最新、最好的产品,保护这些保护藏羚羊的人们,其实也是对藏羚羊的一种保护。”
“我们索站没有饮用水源,所有饮用水都是从60公里外的不冻泉保护站运过来。”志愿者们一到索南达杰保护站,站长文嘎就要求志愿者们要节约用水,在保护站没有水洗澡,只能提供少量的水洗脸、刷牙。
高原反应持续发酵,让每个志愿者都有些招架不住。但即时是这样,也没有人因为不能好好洗一次澡或者是只能用一瓶水刷牙洗脸而有一丝的抱怨。“在这样艰苦的生活条件下,保护站的所有工作人员为了保护可可西里、保护野生动物坚持了一年又一年。我们有什么资格去抱怨呢?”许荣盛说道。
志愿者们之后几天的活动都是以索南达杰保护站为中心,先后前往不冻泉保护站、五道梁保护站、沱沱河保护站,与保护站的工作人员一起巡山,在五道梁公路边设卡保护国道迁徙的藏羚羊,同时对受伤、迷途的野生动物进行救治,并开展生态环保宣传、徒步捡拾垃圾等环保活动。
在30日的无人区环湖徒步活动中,泪水沾湿了许荣盛的脸庞。“几十年没有流过泪,在那样的情景之下不自觉地就泪流满面。”许荣盛说,“很难去形容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情绪。但去了那里,你便会发现原来生活可以是那样的简单,所谓野生动物保护、环境保护其实是那样的纯粹。”
狮牌户外可可西里之行结束之后,各大媒体纷纷进行了报道。狮牌户外内部也组织了多次的分享会,并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对外进行分享。 “不是为了宣传我们公司有多厉害,有多重视环保,产品有多么的好。而是希望能够将我们在可可西里的所见、所闻、所感与公众分享,让公众了解真实的可可西里,号召更多的人亲自参与到保护野生动物和环保公益中来。”许荣盛告诉记者。
坚持力行环保公益
其实可可西里环保公益之旅并不是狮牌户外在环保公益上的处子之作,作为户外行业的知名品牌,狮牌户外已在保护野生动物和环保公益上默默耕耘多年。
“狮牌户外一直以来都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的品牌理念是‘尊重、平等、爱’,这个理念贯穿于我们品牌的每一项决策甚至是每一件产品中,成为了品牌的核心价值。”许荣盛说道。
正是这样的理念,让狮牌同野生动物保护和环境保护紧密结合在了一起。多年来,狮牌户外始终是野生动物保护和环保公益的践行者。
2012年,狮牌户外与皇品影视联合制作的中国首部野生动物保护主题微电影——《巴斯的草原》成功拍摄,影片讲述的是主人公马克为出生在铁笼子里的狮子巴斯寻找一片适合他奔跑草原的故事。影片围绕着人与自然动物和谐发展的主线,通过镜头传递了狮牌户外‘尊重、平等、爱’的理念,以微电影的方式号召广大户外爱好者行动起来,平等看待自然界的一草一木,尊重自然界的一切生命,共同加入到保护野生动物和环境保护中去。
“我们的企业以品牌运营为主,‘平等、尊重、爱’的品牌理念是我们一直所坚持的,但是理念需要落实到实际的行动中去,这就需要结合更多正能量的东西,才足以在业界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事实证明了许荣盛这一观点的正确性。
《巴斯的草原》获得了成功,同时斩获了第四届西安国际影像节最佳微电影等多个殊荣,在业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影片所宣传的“野生动物保护”更是再一次引起了人们的热议。而这便是狮牌户外在业界的第一次发声,这一声明显收到了振聋发聩之效果,引起了众多户外品牌的纷纷效仿。
狮牌户外并没有就此停住环保公益的脚步。
去年,狮牌户外正式携手非洲马拉野生动物保护基金,并向该基金捐赠了首期公益款50000美元,主要用于保护非洲的野生动物和生态环境。此外,还正式对外启动了“狮行天下”品牌战略,为户外爱好者和广大消费者搭建一个互通、互动、互赢的公共平台。这两项举措标志着狮牌户外环保公益之路发展到了新的阶段。
“野生动物保护和环境保护,最重要的就是要去做,要有实际的行动,而不光是喊喊口号做做秀而已。”许荣盛表示,这也是狮牌之所以一直坚持公益的重要支撑。 如果说《巴斯的草原》是为了让狮牌在业界先声夺人,那么在那之后狮牌在保护野生动物和环境保护上的坚持则显得更加地纯粹,不为刻意的品牌宣传,更多地是扮演一个幕后工作者的角色,推动公益活动的开展。一路坚持,无需过多地粉饰,“尊重、平等、爱”的品牌理念就已经慢慢地深入人心。
回归产品 勤修“内功”
“好的理念固然很重要,但最终还是要回归到产品表现。没有好的产品支撑,品牌很难走得远。”在许荣盛的品牌运营观念中,产品才是重中之重。
许荣盛认为,在目前市场大环境表现不佳的情况之下,企业更应该注重回归到产品本身,回归产品功能性、专业性,注重用户体验。
对于什么才是注重用户体验,又该如何保证用户体验?许荣盛有自己的一番见解。
“注重用户体验,要从观念上进行转变。以往市场环境好,我能设计什么就卖什么。现在市场环境不好,我们要考虑的就是客户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我的产品是不是能满足用户的需求,这才是注重用户体验。在产品设计时,将客户需求放在第一位,而不是闭门造车。”许荣盛说。
产品设计和功能开发是实现“体验为王”的重要保障。对此,狮牌在携手欧洲优秀设计师团队的同时,每年都会深入韩国、德国等地考察走访最新的流行趋势,确保产品的时尚性;此外,还与高校、科研机构形成配合,为产品的功能性保驾护航。力求打造专业功能、时尚和舒适度完美融合的产品体验。
许荣盛不轻易错过每一个亲身体验产品的机会。
他要求设计师买自己设计出来的每一款产品,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让设计者亲自去体验产品,有利于设计者更加直接和深入地了解产品,为下一次的产品设计打下基础;另一个目的则是检验设计者对产品的信心,“如果设计师本人都不愿意去购买自己设计的产品,那就更加不用期望消费者能够接受这个产品。”许荣盛说道。
如今,在许荣盛的影响和带动之下,“用户至上,体验为王”这八个字已经深深地烙印在在了每一个狮牌人的心中。
积极的产品理念,巧妙的产品营销,加上优质的产品,这似乎已经满足了品牌发展的重要条件,但在许荣盛看来,这还不够。
“如今的市场越来越难做,我们需要一支能够打硬仗的团队”许荣盛说,“因此,企业内部管理尤其是团队的培养就显得尤为的重要。”
走进狮牌户外营销中心,大到整体的装修风格小到每一处细节、角落,都能感受到属于狮牌独特的企业文化。这得益于许荣盛对于品牌文化的重视,他甚至亲自参与到营销中心的设计中。
许荣盛将企业文化定位为“学校+军队+家庭”三位一体。
狮牌每月会定期举办两次分享会议,由每个部门轮值主持,以此建立一个学习和沟通交流的平台,让各个部门之间互相增进了解,增强团队合作和协同作战的能力。此外,公司还为员工提供众多培训学习的机会,其目标就是打造一个稳定而富有学习能力的团队;
在日常的企业管理当中,狮牌常常将一些军队文化融入其中。例如,定期的拓展训练和军训活动等,其目的十分的明确,那便是培养团队的纪律和执行能力。 “无论是做产品、做品牌,还是企业转型,最终的落点都是企业内部的每一个员工。”在许荣盛看来,员工是一个企业最为宝贵的财富。也正因如此,狮牌尽全力为员工打造一个家庭的温馨氛围,丝毫不吝啬为创造更好的福利条件,为的便是让员工感受企业的温暖。
来源:《鞋服帮》杂志 记者:黄幼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