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经济抱有信心(钟声)
——如何更好“读懂中国”之三
如何才能准确把握中国经济形势?“读懂中国”,需要近距离的观察、实事求是的态度、宏观把握的能力,同样也需要足够的善意和推己及人的公允
中国的发展道路、改革开放、经济形势和对外政策,是“读懂中国”的四个重要方面。相对于其它三个方面来说,对经济形势误读的空间似乎更小一些。毕竟,经济形势有精准的数据支撑,发展动力和市场活力实实在在。
当前,中国经济稳中有进。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7.6%,第三季度达到7.8%。中国正在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加快推进新兴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内生因素很充分。
应该说,外部世界研判中国经济形势时,乐观情绪是“基本面”。英国路透社日前发表评论说,中国第三季度经济增速的反弹得益于政府精准的稳增长政策支持,第四季度依旧向好,全年实现7.5%的增长目标“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
受这种乐观情绪感染,跨国公司加大同中国合作力度热情高涨。德国汉高集团首席执行官罗思德日前发表题为《中国经济“崩溃论”言过其实》的文章,详细罗列了汉高中国公司的营业数据,强调中国在过去6个月依然保持增长驱动力,未来中国仍将向全球性的德国企业提供巨大发展机遇。
或许是因为世界经济复苏进程尚不稳定,或许是出于长期搭乘“中国经济快车”形成的依赖心理,艳阳天里,一些人竭力用挑剔的目光捕捉“阴影”,在子虚乌有中制造幻象。
“新兴市场面临的最大风险仍是中国”,“中国经济增速即将显著放缓,中国经济放缓是亚太众多专家的最大担忧”,“中国经济再平衡是全球经济秩序面临的三大系统风险之一”……诸如此类武断的判断和预测,让我们再次真切感受到“读懂中国”四个字沉甸甸的分量。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数据显示,尽管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冷风劲吹,2008年至2012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9.3%,中国经济净增量占全球经济净增量的29.8%。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7.8%,占当年全球净增量的60.9%。根据世界贸易组织数据,2008年至2012年,中国进口占全球进口总额的比例由6.9%升至9.5%。2008年至2010年,全球进口总体萎缩8.4%,中国逆势增长23.3%。
中国经济持续30多年高速增长,即便是7.5%左右的增速依旧处于中高速增长区间;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必须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前提,必须以资源节约和生态环保为支撑,必须以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为动力,必须是有就业保障和居民收入相应增加的增长;中国率先进行经济结构调整,非但不是威胁或拖累,反而能够拉动新兴市场国家集体转型,最终将有利于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
事实是明摆着的,道理是显而易见的。是什么妨碍一些人“读懂中国”?是对今日中国缺少精准的把握,是对迅猛崛起的中国有过多的苛求,是将“自身利益最大化”当成评估中国发展成效的标尺,是“恨人有、笑人无”不健康心态的流露,还是阻遏中国发展、妖魔化中国形象阴暗心理的发作?
“读懂中国”需要近距离的观察、实事求是的态度、宏观把握的能力,同样也需要足够的善意和推己及人的公允。
《中国好,世界就好》,这是英国牛津大学教授卡尔·格斯撰写的一本畅销书。书中写道:“中国消费市场对全世界的影响,犹如墨水滴入水面,随着涟漪的扩大,影响将愈来愈广……”
“读懂中国”,又何尝不会荡起充满正能量的涟漪,带来让世界更加美好的影响。
(责任编辑:DF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