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噪音、灰尘……这些字眼俨然成为当今绝大部分陶瓷企业车间的真实写照,在这艰苦的条件下,“80后”、“90后”望而却步,而随着老一代陶瓷蓝领退出岗位,一些陶瓷企业开始面临招工难问题,甚至有业内人士担忧,某些陶瓷工种未来恐将“断层”。
那么,陶瓷企业的车间是不是真的这么“可怕”?这里的蓝领是怎么样的一种工作状态?……带着这些疑问,本报记者走进了福建宏华集团有限公司的车间,体验了陶瓷车间的工作环境。
40℃高温下的“90后”风景
炎炎夏日,让人不敢在太阳底下多待片刻。但当我从太阳底下走进生产车间时,扑面而来的一股热浪,让我感觉似乎每个毛孔都渗出了汗水。
代办管理周鹏带领着我熟悉车间环境。轰鸣的机台声中,我终于见识到陶瓷车间的“神秘面目”:一片片瓷砖在传送带上流动,在流水线的终端,是三五个为一组的包装人员,再上游是质检、磨边、印花、喷釉、焙干、压机等环节,忙碌的身影多是中年以上工人。
“车间温度差不多将近40℃左右,尤其是靠近窑炉的岗位温度更高,为了降低温度,我们尽可能地使车间通风,相比晋江其他陶瓷企业,我们的车间还算是比较好的。”周鹏边介绍边指着头顶的布袋管道,原来宏华为了保持车间通风,专门架起这个布袋管道,从车间外的小树林吸清凉的风进车间。
行业的特性,使得车间环境变得艰苦,而这种环境又是当今年轻人最不愿意涉足的地方。然而,令我意外的是,这次体验中,带队师傅竟然是个“90后”女孩———江西人余紫燕。
余紫燕今年23岁,去年随着丈夫一起来到了宏华,而在此之前,她的公婆已经在这上班了6年多。余紫燕在这近400人的陶瓷车间可谓是一道“风景线”。据了解,宏华车间里的“90后”不到20人,在这少量人群中,女的就更为稀少。
身为“蓝二代”的余紫燕现在从事质检岗位。余紫燕带着我站在流水线旁边,而我们的工作就是辨别每片瓷砖质量的优劣。
因为窑炉的煅烧稳定性不是非常高,这就导致瓷砖容易出现优劣之分。温度低的没烧透,颜色就会不一样,产品的抗压能力和吸水性都会变差。我的视线集中在缓缓经过的瓷砖上,瓷砖表面会出现斑点,有的是污垢,有的是“溶洞”,要区分就需要用手擦拭,擦不掉的就是“溶洞”。
刚刚烘焙出来的瓷砖估计能达到80℃左右,擦拭着这一片片瓷砖,我的手指传来烫痛感,不得不戴上手套工作。
“这些产品分为三个等级,优等品是完好无缺的;正品是微缺,例如‘溶洞’斑点,不是非常明显的,可以低价出售;次品是严重缺陷的,如裂缝缺角等,不能流向市场。”余紫燕向我介绍起质检的标准。
区分出产品的优劣后,需要用粉笔做出标记。画一横是正品,打叉的是次品,没做标记的是优等品,包装工再根据质检的结果进行分类包装。
在流水线上,除了肉眼可直接发现的问题外,产品的尺寸还需要根据卷尺测量。这次生产的是“新家福”60×60cm系列产品,卷尺或是横量或是竖量或是对角量。
除了流水线上的质检,每隔5分钟我们还要抽查一次样品。抽查的样品放在旁边的板架上,对比颜色尺寸是否符合标准,若是不标准要马上根据问题作出调整。
“质检是流水线上非常重要的一环,不仅关系到生产的调整,还会影响企业在市场中的品牌信誉。”在刚开始转到这个重要岗位上时,年轻的余紫燕表示压力很大。
去年刚进厂从事印花的余紫燕,在工作4个月后转到质检岗位,“晚上做梦都在想着工作的事,生怕哪里出现差错。”余紫燕说,幸好刚开始的时候有老员工带着,有不懂的,老员工都会详细解答。
两代女质检员的接力
余紫燕口中的老员工就是现在的质检主管熊彩香,从1998年就开始在宏华工作。
“刚开始当质检的时候,我资历还很浅,很多细节都不懂,彩香姐就不厌其烦地为我反复讲解,也鼓励我要有信心。通过一阶段的不断调节,我慢慢就上手了。”余紫燕盯着流过的瓷砖说,跟彩香姐学习是很幸运的,自己是发自内心的感激她。
若是说余紫燕是宏华车间的新生代,那她接过的便是熊彩香手中的接力棒。
18岁进入宏华,熊彩香从事过办公室文员、车间喷釉、印花、包装和质检等多个岗位,几乎熟悉了陶瓷车间的各个生产环节。
15年过去了,熊彩香也从余紫燕般的新员工,变成了车间里的老员工。在这期间,熊彩香找到了自己的幸福,成家生子,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几乎都留在了宏华的车间里,印在了每一片瓷砖上。
在感叹熊彩香的经历时,最让我震惊的却是她手背上那道伤疤。
“有一次,由于客户对包装的不满,仓库里的产品都需要重新翻箱。翻箱工作时间都比较赶,为了能及时交货,我带着员工加班工作。在割打包带时候,心急的我不小心划到了自己的手背。”说起这道伤疤的由来,熊彩香显得很平淡,“一条血管破了,一条筋脉断了,缝了十几针,休息了两个多月。”
“身为管理人员,经常是哪里出现问题了,都要身先士卒地解决问题。”熊彩香感慨道,虽然每天都强调着注意安全,但十几年下来,员工多多少少都受过伤,如何提高安全生产,一直是公司重视的一部分。
除了统筹管理外,熊彩香的工作和一般质检员没有差别,同样也在流水线上作业。十几年来,熊彩香心里只有两个词:满足、感恩。
熊彩香的爱人也在宏华上班,还育有一子一女,儿子11岁,女儿9岁。“最幸福的是每天下班回家,儿子和女儿都会煮饭了,我老公炒菜,一家人在一起,工作累点都不算什么。”提起两个孩子,熊彩香脸上洋溢出幸福的笑容,难怪工友都夸熊彩香子女教育得好,孩子这么小就已经会帮忙做家务了。
“习惯这里了,真把这当家,也就不爱跳槽了。”熊彩香如是说。
熊彩香十几年走过的车间经历,有快乐幸福,也有伤心劳累,但她还是觉得很满足。虽然她不是这条“路”的开拓者,但是她承接了前人的接力棒,并将它传给了余紫燕这些“90后”的后来者。正是有了她们这种传承,陶瓷企业才不至于出现工人断层的尴尬局面。
特写
下班前要完成的“作业”
一个用移动板房搭起来的办公室,成了我们的“避暑山庄”。从车间逃离到办公室,就好像鱼归大海一般轻松。
空调风扇,办公室是纳凉的好地方,一整壶泡好的菊花茶更是让我们瞬间从炎热的车间中清凉下来。
每当在下班前,质检员和车间管理员都有一项任务———记笔记。一人一本厚厚的笔记本,记录这一班车间的生产情况,比如烘干窑温度不够、产品吸水率不高、产品容易出现裂缝等问题。
“陶瓷生产是不能轻易停下来的,这就需要车间员工轮班上岗,窑炉的煅烧温度又不是非常稳定,这就容易产生一系列反应,通过记笔记的方式把所在的这一班情况记录下来,接班的同事就能清楚地知道哪些环节需要注意或调节。”熊彩香一边记着笔记一边向我解释记笔记的缘由。
熊彩香说,她每天上班都会提前过来车间,一方面要准备上班工作事宜,另一方面就是翻阅上一班同事做的笔记,再根据笔记到流水线上存在问题的环节质检和调节。
“记笔记已经成为我们下班前的作业,就像读书的时候,一笔一字认真记录生产情况。记笔记要谨慎,如实记录当班所有情况,这样才有助于提高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从熊彩香的笔记中可以看出,端正的字体就像她的工作一般,认真严谨。
体验企业:福建宏华集团有限公司
体验时间:48小时
体验岗位:陶瓷流水线质检员
带队师傅:质检人员余紫燕熊彩香
体验感悟
“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在这两天的体验中,我不只一次听到这句话。
的确,在充满高温、噪音和灰尘的陶瓷车间,就必须要有钢铁般的意志。虽然工作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劳累,除了包装搬运比较需要体力外,其他岗位都是相对较轻松的,但是在这种环境之下,要适应下来,甚至长达十几年都在车间内,这都需要很强大的意志,至少体验两天的我已经热得够呛了。
很多时候我都在问余紫燕和熊彩香,是什么让她们选择这个行业,又是什么让她们坚持下来的,她们都说———家。
余紫燕说,和丈夫跟着公公婆婆来这边,刚开始也有点适应不了,每天下班回家,工作太累了也会和丈夫发牢骚,丈夫每次都会哄她开心,公公婆婆也体谅她上班辛苦,很多家务都不需要她动手。最主要的,下班回家能看到女儿一天一天长大,一家人和睦相处,她已经很满足了。
熊彩香亦是如此,在宏华认识了现在的爱人,然后组成自己的家庭,有了两个乖巧懂事的孩子,这就是她坚持留在宏华的原因。
情感上的归属感向来都是让人长留的理由,余紫燕和熊彩香的家,也是在宏华这个大家庭内,也是晋江这个大环境内的一分子。随着晋江“煤改气”项目的启动,晋江陶瓷企业的生产车间将会有一个质的变化,也许以后“高温、噪音、灰尘”就不会是陶瓷车间的标签,而绿色环保将会成为新的理念。
体验完毕,当我“迫不及待”地离开车间,她们每个都微笑地向我道别,尽管我的身上落满尘埃,我的心中却抖落一片清凉。(记者_王文通王家煜文图)
晋江迎来新晋“蓝领”上岗季 2013-08-02 | |
李绍大:从普通蓝领到创业“小老板” 2013-08-02 | |
防暑降温关爱,让蓝领“清凉一夏” 2013-07-26 | |
“莫欺少年穷,朋友多了路好走” 2013-07-26 | |
第十六期企业文化沙龙聚焦蓝领人才孵化与培养 2013-07-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