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J品牌开在安徽合肥的一家直营大店关闭。外界以为该店铺业绩不佳是因为产品不符合当地市场,但熟悉该地区市场的业界同行却认为,“店铺年租金300多万,却被分公司负责人报了700多万。类似的事件颇多,关店是迟早的事。”
在男装业内,多数分公司不盈利是事实。分公司负责人侵蚀利益,只是其中一个主因。曾经,品牌商们对省代“削藩”之后,分公司被寄予厚望,而如今,它们却成为品牌渠道变革转型的阵痛。虽如此,男装渠道变革已步入“深水区”,仍在艰难前行。
“拥兵自重”不少分公司玩转潜规则
2007年以来,在一线服装品牌的率先带动下,本土许多服装品牌“杯酒释兵权”,开始“削藩”,告别并肩作战的省代们,陆续在全国各地设置了分公司。而分公司负责人们作为“封疆大吏”,被品牌商们寄予厚望。
然而几年下来,作为男装渠道变革的支柱力量,分公司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虽不至于全线溃败,但却盈利者鲜有。
这从业内人士透露的一组数据可窥一斑。L品牌,对分公司负责人开出了“九门提督”级别的待遇:上班租大楼,出门配豪车。然而,十几个分公司无一盈利,勉强持平者,也是囤着大量的渠道库存。S品牌,2008年迅速开了七八个分公司,至今只有一家盈利;Q品牌,单一家成都分公司,就巨亏1000多万元。
“‘决胜终端’的口号喊了许多年,品牌商们一度认为分公司比省代更好地管控渠道。可分公司本身又存在多少漏洞?许多人一开始就忽视了,或者是不得已而放任了。”曾任职分公司老总的业内人士林总指出,分公司老总独霸一方,在分公司的日常运营中,能做手脚的地方太多了。
林总介绍,在N种潜规则中,最简单的操作方式就是在本来就说不清道不明的公关费、招待费上多为自己往上报一些,“在开店过程中,进好的商场就需要给公关费、进场费,将不好的商场报成好的商场,将低的进场费报成高的进场费,总部如何知晓?更不用说那些应付其他项目的公关费了。”
在分公司运营中,潜规则名目琳琅满目:最大的项目就是虚报店租、虚报转让费了,总部开的直营店通常都是大店、旗舰店,几层楼高的房租,在不同的商圈,房租、转让费是天差地别的;比较普遍的是广告费、装修费等重大支出的回扣,因为涉及回扣、佣金的灰色收入通常难以证实;而最离谱的则是压根店都没开,找总部报广告补贴、装修补贴。
而除了在支出的费用中渔利,还有更为复杂的是与加盟商勾结做空利润。
“在实际的经营过程中,分公司通过给客户代销,也可以从中牟利。所谓代销,即以分公司发货给加盟商,加盟商不用承担库存,销售一段时间之后,再针对已销售产品推出低价买断政策,这样,加盟商事实上拿到了更低的折扣。之间的差价,就可以两方共分了。”林总透露,与分公司负责人利益相关的不仅仅只是作为外部人员的加盟商、供应商,“在离总部遥远的地方,这是一个庞大而缜密的利益链条,滋养着与之相关的各类人群。”
对于这些情况,总部是否得知,因何纵容?林总分析,最初,分公司负责人总有那么些办法用虚假的繁荣粉饰太平,渐渐地利润被掏空。在这之后,他们要么迅速离职脱手,把烂摊子丢下,要么铤而走险继续渔利。“敢铤而走险的多半是老板亲信或者亲戚,这些人算准了老板最多叫吐出非法所得,并不会告上法庭。”
林总的分析代表了大多数业内人士。他们认为,缺乏健全的约束制度以及老板重用亲信,担心家丑外扬而未曾提高其犯罪成本,纵容了不少分公司负责人在地方拥兵自重,独霸一方。
人才短缺分公司软肋颇多
分公司负责人会如蝼蚁般地侵蚀分公司,究其原因,品牌商在人员任用方面有诸多不足。作为一个分公司的领导者,这位封疆大吏如果不能高瞻远瞩,没有敏锐的市场眼光、果断的决策能力,分公司的发展就会受到极大的制约。
记者了解到,这几年来本土男装行业不断涌现出新品牌,每个品牌又不断开设分公司,这使得分公司负责人这类人才的需求量迅速增加。在供不应求的时候,滥竽充数的情况也就不足为怪了。
业内人士阿杜表示,总公司在物色分公司老总时,首先是考虑到忠诚度和安全性,能力居其次。他归结了“滥竽充数”当上分公司负责人的两种类型———婴儿型和偏科型,“一种是董事长亲信(婴儿型),这种类型的分公司老总的基本特征是对业务不熟悉,甚至可以说是外行,但深得信任。另一种是市场/区域经理(偏科型),他们的优势是对市场娴熟,能准确把握客户心态,并具有较强的新加盟商拓展能力,具备部分区域人脉资源,但他们的弱点更为明显,单腿前进,对于全局规划、市场结构和布局等方面的能力相对较弱。”
品牌商建立分公司,是希望分公司负责人能够站在一线承担职责,对市场有“敢担当”的判断。然而因为缺乏相应的能力,不少分公司负责人未能独当一面。“真正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什么时候打折促销?库存应该控制到多少?基本上还是要靠老板来决策。而一旦运营出现问题时,这些负责人又会都看上级怎么样,看老板有什么办法。”业内人士陈先生谈道。
而在市场运营中,分公司负责人也多数不愿为品牌“赴汤蹈火”。
“分公司负责人首先是职业经理人,这与省代是大不同的,省代是商人,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老板。职业经理人拿的是公司的钱,生意人拿的是自己的钱。当市场环境出问题时,职业经理人会还在看数据、下指标,因为要拿奖金就需要业绩、数据。他没时间等,一定要快,才能分到钱。”陈先生一语道出了分公司负责人与省代最本质的差别在于角色不同,出发点不同。
当然,分公司不盈利并不全是分公司负责人单方面的问题。有时候,品牌商一时的错误决策也会让分公司溃败。
在品牌商看来,分公司有没有盈利本身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分公司一年订了多少货。林总2012年曾任某品牌分公司负责人,当时被总部压了一个亿的订货量,虽然他曾无数次提醒过老板,市场风险极大,但老板执意而为。意见不同使得林总只能以离职抗拒老板的要求,而后来听闻该品牌这一个亿的订货量遭遇暖冬,最终这个原本略有盈利的分公司再也无法翻身。“于是,很多时候,分公司会被品牌商老板压货,在行情好的那几年,或许这是歪打正着,但一遇到行情不好,只需一年,即可让分公司亏得一塌糊涂。”
种种原因使得分公司无法起到曾经预想的作用,表现不尽如人意的分公司却是鸡肋,无法丢弃,因为除了分公司之外,至今业界也未曾摸索出能替代省代和分公司的做法。(记者_杜育玲董严军文图)
玛卡西尼男装 “暴走时尚”泉州首发 2013-07-11 | |
林丽影:从鞋底到男装的华丽转身 2013-07-03 | |
林丽影:从鞋底到男装的华丽转身 2013-07-03 | |
打“情感牌” 挖掘会员价值 2013-06-18 | |
男装品牌营销父亲节 2013-06-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