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伞具标准技术委员会”将在晋成立
由伞业龙头企业梅花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十几家大中型伞企,以及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质检部门筹建的“福建省伞具标准技术委员会”,有望于近期在晋江成立。
业内人士表示,伞具行业标准技术委员会一旦成立,将有利于缓解因为配件标准缺失而导致的行业恶性竞争、机械化程度不高、企业生产成本难以降低等现象。
配件标准缺失
成品伞很“受伤”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获悉,目前,制伞行业虽然有晴雨伞、太阳伞等国家标准,但这些标准较少涉及伞骨、伞头等配件的具体标准尺寸,上游原辅材料供应商基本上都是按照相关经验或者订单要求进行制造,这给下游成品伞企业增加了不少管理和生产成本。
晋江集成轻工有限公司塑胶部经理刘良平介绍,该公司的主打产品———环保塑胶伞,主要出口日本市场。最初,伞头、中棒、伞骨乃至很多细小的五金配件等辅料,都是向配件供应商采购的。可是,很多供应商为了节省成本,往往在产品的用料上偷工减料。例如中棒的电镀厚度不够,或者用较差的材质做伞头再喷上漆掩盖等等。有时候订单量大一点,企业无法每一件配件都检查,直接制成成品出口到日本。日本客商的严谨程度是举世闻名的,一点瑕疵都不能容忍,所以这些问题往往都会被揪出来,就会产生退货、赔偿等一系列问题。
“这样一来,不仅企业的生产、管理成本上升了,最怕的是企业的声誉将受到严重影响。”刘良平表示,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再度出现,多年前集成轻工就已经决定自己配套生产上游配件辅料,如今公司内部已经形成生产环保塑胶伞的一整条产业链。
“比如说一个小小的蜂巢,如果蜂巢的铁皮做薄了,蜂巢照样这么大,伞骨做进去后就会摇晃。产生的后果第一是容易坏,第二是风吹来,整个伞骨就很容易断裂。一个小小的五金配件问题就会造成很大的质量变化。这些都是配件标准缺失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富隆洋伞公司董事长王文笔也透露,该公司产品大部分销往欧美国家,客户对产品要求较为严格,因为小零部件不达标产生的退货问题,往往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和交期,进而给企业带来较大困扰。为此,一些高端的产品零部件,公司不得不自己开模进行加工生产。
通过标准制约
提高自动化程度
零配件和原辅材料标准的缺失,不仅让成品伞企业“很受伤”,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制伞行业的机械自动化进程。
晋江恒溢雨具公司是一家生产钢槽、玻璃纤维、五金配件的伞骨配件制造商,该公司的五金配件加工已经基本实现自动化生产。从去年开始,该公司开始联合一些软件开发商,着手尝试对大规模的伞骨装配车间进行自动化改造,在伞骨装配环节中用机械手来取代人力。
按照规划,新的设备在组装伞骨环节,一条生产线就可以节省四分之三的人力,实现产业流程的优化。不过,恒溢雨具公司总经理王有余坦言,机械化生产对材料的要求很高,所有部件必须有统一的标准,统一的型号和尺寸,而现在市面上大大小小的厂家生产的零部件,尺寸型号不一,这给企业机械进程增加了一定的阻力。
梅花股份公司董事长助理陈仕天表示,即将成立的“福建省伞具标准技术委员会”,将主要推进雨伞行业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相关工作,特别将重点对制伞行业的原辅材料、配件等标准进行规范和制定。
“包括伞头、伞骨等配件,还有一些原辅材料的标准,针对不同款式的产品,我们都将加以规范,给予一些标准化的制约。让原辅材料供应企业可以按统一的标准来生产,让其上下游企业都可以放心采购生产,避免纠纷、恶性竞争等现象的出现。整个行业的机械化程度、产能和质量也才能相应得到大幅度的提升。”陈仕天表示。
目前,晋江制伞行业伞具配件标准普遍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