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楼市的风云突变,让很多开发商感到措手不及。随着时间进入到7月,2014年的房地产市场也进入到下半场。这个时候,一面是高企的库存,一面是购房者的观望,任何一家开发商面对着全年的销售任务,都无法掉以轻心。正如一家房企的营销负责人所说,下半年要做的只有一件事,就是“抢”,看谁能把有限的购房者“抢”到自家的项目,谁就是赢家。
形势所迫不得不“抢”
尽管国内房地产市场已经遭遇过数次寒冬,但是这一次给人的感觉与以往非常不同。尤其是今年市场的变动几乎没有什么先兆,尤其是在政策没有大调整的情况下,购房者却几乎在一夜之间就不见了。某项目营销总监告诉记者,早在3月份他就发现,蓄客的难度明显增加,不同项目间抢客的现象越来越明显。“公司上下在最短的时间内统一了思想,能卖多少卖多少,现在的市场就需要‘抢’,早‘抢’早主动,晚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库存量急剧增加,市场销售下滑,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开发商加入“抢客”的行列。业内人士表示,现在的新房房源对于开发商来说,捂在手里的成本太高了。目前国内外的融资环境均不乐观,资金成本越来越高,房企普遍“钱紧”。房源压在手里,会对企业的运转产生严重的影响。同时,去年拿地的企业将在下半年入市的还有很多,下半年楼市很难有大的改观。一面是整个库存的快速增加,一面是开发商继续踊跃推新入市,在这种令人纠结的循环中,市场销售只能“抢”了。
“抢”人手段五花八门
房地产营销本来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而当市场出现目前这种情况时,营销上就更是无所不用。从全民营销,到电话短信狂轰滥炸,再到分期首付低价诱惑,开发商的“暗战”可谓此起彼伏,甚至可以称得上是“全方位”揣摩客户的想法。无论是大张旗鼓,还是潜移默化,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争抢客户。开发商对于销售人员的要求就是,不论你用什么方法,只要能打动消费者,让他们心甘情愿买单,那就是一名好销售员。
人人都能参与营销,是全民营销的宗旨。任何人只要介绍客户去买房,就可以获得开发商一定数额的介绍费。今年,全民营销已经被各大房企运用得炉火纯青且花样百出,通过激励政策,将代理公司、地产中介、业主、员工身边客群资源向在售项目会聚。从短信轰炸,到现在直接给消费者打电话,“疯狂”程度相信很多人都已经感受到了。随着微信等自媒体的快速发展,很多开发商已经将目光放到了自媒体上,利用一条微信,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超低首付”、“一成首付”等噱头,早在几年前曾经红火过一阵。随着今年房地产市场转淡,很多开发商又重新拾起“分期首付”的营销方法,帮购房者垫付资金,以此来吸引消费者买房。尽管垫付首付的行为,会给开发商带来一定的风险,但是对当下的市场来说,开发商宁可承担风险,也不愿错过一个购房者。
表面“抢”人实则优惠
“抢”客的背后,其实是各大房企希望快速销售实现周转的内在要求。业内人士表示,各个房企都有一个全年的指标。现在2014年已经过去了一半,但部分企业的销售任务仅仅完成了三分之一左右,远远达不到要求,所以怎么冲量,是开发企业都在思考的问题。从本质上说,这种竞相抢客的现象,还是供大于求的市场关系决定的。大开发商一出新招,小企业肯定也会跟上学,如此一来,市场反而更让人难以捉摸。在看不明白的市场中,老百姓反而越难下决定。
经历了多年的市场变动,购房者对于房地产市场运作也越来越熟悉,尤其是对开发商在营销过程中所使用的一些手段和噱头,也看得非常清楚。因此,单纯只是用一些营销手段来“抢”客户,有可能将客户“抢”到售楼处,但是客户是不是最终掏钱买房,却很难讲。毕竟购房者的主流心态是捂紧了自己的钱袋子,宁愿再等一等。这时,价格就成为成交最重要的因素。如果开发商能够在价格上真正表现出自己的诚意,拿出一个让购房者心动的价格,这种“抢”才会真正有效果。对于开发商而言,正确的做法就是加强现金流管理,尽快回笼资金,对现有项目该打折就打折。延误了销售时机,恐怕降价都卖不动了。
自住买房渐入良机
在当前这种市场情况下,是不是又迎来了一个买房的最佳时机呢?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下半年房企的促销力度或许更大。随着下半年一批新项目的集中入市,3季度楼市成交量将有可能出现阶段性回暖,楼市整体呈现“量涨价跌”的局面。业内专家提醒买房人,对楼市影响更大的因素是信贷政策,它是提升楼市人气的最大推手。而对于刚需置业者来说,或许是个难得的好时机,央行日前要求各行合理配置信贷资源,优先满足居民家庭首次购买自住普通商品住房的贷款需求,这一信号的释放将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刚需置业者的信心。
普通购房人应时刻关注首套房信贷政策的变化,包括利率优惠回归、贷款速度加快,可能都意味着购房窗口正在徐徐打开。刚需置业者如遇到合适房源,不妨考虑入手,避免一等再等,错失良机。
文柳毓图韩欣
房企分化加深
预示行业整合加速
马年楼市,“马太效应”尤为明显。社会学家使用“马太效应”这一概念,用以描述社会生活领域中普遍存在的两极分化现象,即“强者愈强、弱者愈弱。”今年上半年,在市场深度调整的时候,房企业绩加剧分化已是不争的事实。6月21日,合肥恒大[简介最新动态]中央广场[最新消息价格户型点评]开盘住宅销售13.4亿,商铺12.2亿,揽金25.6亿元,创造了全国楼市今年开盘销售纪录。碧桂园[最新消息价格户型点评]在半年中保持了超过50%的同比增速,呈现出超强的成长活力。上半年,万科[简介最新动态]销售额达到1009.1亿元,同比增长20.6%;富力地产[简介最新动态]销售额为257.63亿元,同比增长39%;新城控股销售额达97.11亿元,同比增长27.63%;旭辉地产销售额为102亿元,同比增长42%;中国奥园销售额达51.51亿元,同比增长38%。
而与此相反,另一些房企则可能面临灭顶之灾。业绩大幅下滑,深陷困境。今年3月份以来,宁波兴润置业、南京盈嘉地产、海宁立德房产、南京福地房产等十余个企业均被媒体曝光陷入倒闭、濒临破产。近日,西安更是爆出一个月内发生四起开发商跑路事件。
不仅如此,大房企间的重组并购也正在发生。今年5月,融创公布收购绿城不超过30%的股权,交易完成后,融创将以不超过30%的持股比例成为绿城第一大股东。可见房企已经很难重现前几年的增长速度,今后并购重组的企业会越来越多。
企业分化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在资本与市场紧密相连的今天,以万科、绿地、恒大为代表的房企开始越来越多地与银行联姻,他们不仅可以操控自己的命运,获得更快、成本更低的融资,并且还能在前期的融资及采购、中期的按揭方面、后期的社区金融配套方面,为供应商、承包商及庞大的业主群提供财富管理等一系列金融服务。在良性循环的条件下,资本的分化在日后还将表现得更为明显。
过去10年那种房价持续增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房企只需要采用囤地、高杠杆或者逆周期操作就可以实现扩张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未来三年将是地产企业大变局、大整合的三年。跨界发展、合纵连横、并购重组,将成常态,地产企业的兼并重组可能比想象的还要猛烈。在激烈的竞争中,那些有强劲竞争力、管理高效严格、资金链安全、市场化程度很深的品牌房企将得到长足发展。
不过,房企分化并不一定形成垄断,也不能说明中小房企就一定没有了出路。因为不少中小房企经历过2008年的震动后,已经学会根据市场的变化提前调整销售策略和开发节奏。虽然当前的市场调整力度更大,范围更广,但首先淘汰的主要是那些主业并非房地产,而是在楼市升温后,看到巨大利润而贸然进入的企业。一些拿地成本不高、拥有发展潜力的二三线城市仍给予了中小型房企足够的发展空间。韩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