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业主收房时常会遇到各种住房质量问题。为此,中国消费者协会投诉部主任邱建国对中新网房产频道表示,收房质量问题的投诉很多,住房质量的相关标准还不够完善。
中新网8月6日电(房产频道孙建永)近期,中新网房产频道曾对业主投诉烟台万科、无锡万科楼盘质量问题进行了相关报道,在昨天的回访中业主表示,双方尚未就相关问题的解决办法达成和解。
据了解,无锡万科信成道项目质量问题并非个例,近段时间以来,包括万科、远洋、中海、保利等品牌房企频频曝出住房质量问题。刚刚过去的两三个月时间里,仅万科一家就先后在北京、宁波、无锡等地曝出楼盘质量问题,万科等品牌一度受到购房者的质疑。一直以来,品牌房企开发的楼盘倍受购房者青睐,然而频频出现的住房质量问题,也越来越让购房者对品牌房企产生信任危机。
无锡万科信成道部分问题仍未解决
7月中上旬,秦女士曾向中新网房产频道打来投诉电话,称其在无锡万科信成道购买的住房存在精装修质量不过关、室内空气质量不达标、空调机位占据阳台空间等一系列问题,因而拒绝收房。此后,无锡万科信成道开发商就相关问题两次做出回复,表示如有住房质量问题业主可向公司反映报修。对于业主重点提出的空调机位占据阳台的问题,万科认为业主所购“户型空调外机位属于设备平台性质(非阳台),也已对客户非常清晰的展示与告知。”同时称室内空气质量检测合格,并不认可业主自行检测的空气不合格的结论。
昨天,记者在对业主秦女士的回访中了解,上周她家已经收房,但是双方并未就相关问题达成和解。秦女士说,“内部的小问题基本都整改了,但是像门缝大、厨房操作台下无支撑、空调机位占据阳台空间等问题都是没有改的。”
提到当初买房的情形,秦女士说:“总归觉得万科是大品牌,值得信赖,现在掉进深坑,上不来呀……”
南京万科“冷对”业主投诉
7月6日,新华网江苏频道二次报道了南京万科金域蓝湾与业主的纠纷问题。据称,6月27日,该网以《万科精装房被指质量问题多业主维权遭"霸王"条款》为题,对南京市民刘先生与“万科金域蓝湾”开发商之间“因房屋质量问题而产生的纠纷”进行了报道。但截止到二次发稿前,刘先生向开发商提出的“赔偿全部经济损失”这一被律师认为是合理诉求的要求,仍没有得到万科方面的正面回应。
宁波万科金色水岸房屋发霉漏水
6月28日,中国经济网报道称,宁波万科金色水岸一期房屋被业主指质量堪忧。卫生间漏水,天花板结构性开裂,外墙漏水等情况频出,有业主称已申请法律诉讼。
对此,宁波万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表示,在业主报修后曾有房修工程师查看并制定维修方案,向业主提出将承担仍在保修期内物品维修费用,而已超出保修期物品的维修费用将由业主自行承担。万科地产表示,据相关法律及买卖合同约定,开发商无义务对超出保修期限的部分进行维修。
烟台万科假日风景业主仍在维权
6月18日,本网报道了山东烟台业主苑先生的投诉问题,反映其所购烟台万科假日风景楼盘交房标准与样板间不符,存在十多处装修问题。包括室内踢脚线材料更换、墙面装饰线缺失、吊顶缺失、洗衣机台面板斜坡形式简化为直角、卫生间墙面瓷砖缝金色腰线消失不见、电梯没有做隔声处理、空调机位内凸占位、楼梯间水泥抹面、外墙空调及热水器管道洞口未留套管、太阳能热水器使用效率低等诸多问题。
对此,烟台万科的回复称,“我司在与业主双方签订的《商品房买卖合同》中针对交房标准已有明确约定,且在销售现场有公示。合同补充协议第三款也明确约定‘出卖人展示的装修示范房功能仅为空间布局向导,不能理解为交楼标准或合同的样品。’”
如今一个多月时间已过,双方问题处理的如何?上周末,业主苑先生对中新网房产频道表示,目前部分业主仍然在跟开发商进行协商,并称会与开发商进入房产争议和解的实质性会商。据苑先生称,截止目前,双方已经就该问题争议一年、业主拒收房长达8个月的时间。
另外,万科在北京的项目也多次被报道提及。5月底,据业主王女士对中新网房产频道称,小区近200余名业主曾多次到中粮万科长阳半岛[微博]进行维权,要求开发商落实业主子女入学优先权问题。随后,新京报、人民网[微博]等多家媒体纷纷报道。
品牌房企住房质量问题频发
一直以来,住房质量问题广受购房者关注。品牌房企的楼盘,如保利天津大都会、杭州保利江语海、深圳中海阅景花园、大连远洋时代城等都先后被报道有不同程度楼房质量问题,并引发部分业主维权。对此,中国消费者协会投诉部主任邱建国曾对中新网房产频道表示,“关于住房质量问题的投诉一直是主要方面,从去年的数据来看,房产的投诉中关于住房质量问题的投诉占到一半以上。”
另据亚豪机构市场总监郭毅对中新网房产频道表示:“任何商品,出现个别质量问题都是不可避免的。相对来说,大型品牌房企的建筑质量相对会更好一些,从购房者角度来说,大型房企的品牌效应也意味着他们会更积极主动的解决和处理问题,品牌房企在吸引购房者上是存在一定口碑溢价的,遇到质量问题的维权意识也更强一些。”
中新网房产频道“日日3.15”活动将继续跟踪关注相关事态进展。如您有更好的建议或线索,请发邮件到邮箱:finance@chinanews.com。(中新网房产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