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底,全国500个城市的住房信息联网工作将完成——住建部副部长齐骥的承诺言犹在耳,传来的消息却大相径庭——全国住房信息联网“还没准信儿”。
据媒体报道,为打消地方政府对于涉房信息的担忧,住建部官员表示联网坚持“三不”原则:保证不设住房产权查询端口、不设授权查询权限、查询结果不作为法院判决和行政处罚依据,只用于宏观统计分析。
13亿人民的身份证都联了网,住房为何难以联网?“三不”承诺背后,是怎样的妥协与因由?公众热盼的“住房信息联网”,到底能带来什么改变?
公众不屑“爽约”
“以为联网会有多厉害,原来这么小儿科”
“房地产政策说得不明不白,我怕突然联网了,对正在进行的交易造成损失。”北京市民王然,5月底在外地认购了一套住房,明年初才正式签合同。听到6月底信息联网扩大到500个城市的消息,他曾有所担心。按当地限购政策,王然本来拥有购房资格,但不在联网范围的购房地,如被纳入“500城”,政策可能随之改变。“开发商都不敢承诺,政策会不会在一个月内突然改变,也不知道购买这套房产对我今后在北京买房会产生什么影响。”
住建部的“三不”安全协议,给王然吃了定心丸:查询权放在各地政府手中,他的担心至少在现阶段不会成为现实了。“各地的信息互不联通,就算在外地有房,北京的住建委也查不出来。这种联网根本没什么影响。”
“之前有人分析联网的作用是掌控每个人名下,尤其是公职人员的房产数量、面积,从而抑制住房投机和腐败,有利于降低房价。但从现在的状况来看,什么都没实现。”IT白领王亚飞略带不屑,“而且都说了用于宏观分析,和我们更是一点关系也没有了。”
“我们老百姓没钱挨个儿城市撒网一样的买房,没必要隐瞒总数。家里就那么一两套房,也不是非法所得,你怎么联网怎么收集信息,我们都不在意的。”王亚飞说,“大家都想借此查查有‘鬼’的人,以为联网会有多厉害,原来这么小儿科,很失望。”
批注
住建部搞住房信息联网,是城市化进程中了解收集信息的手段,为政策调整、政策咨询提供基础信息支撑。
比如对于全国城市的住房保有量情况,有人说房屋供给过量,有人说缺口很大,到底情况如何?人均居住面积、房屋价格变化等情况如何?都需要拿数据来说话。
——杨宏山(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数灯”不如联网
“全国住房信息联网,只是房地产市场基础建设”
2010年4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提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要加快个人住房信息系统的建设。”从这一天起,住房信息联网就与“爽约”二字结缘。
2011年10月,原定40个重点城市联网目标未能按期完成。八个月后,这一目标终告完成,却鲜有人说得明白,联网的到底是哪40个“重点城市”。2013年初,住建部副部长齐骥再次承诺年中将实现500个城市联网,时至今日,联网工作仍未见进展。
杨宏山(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迄今为止,我们没有建立起来个人住房相关基础性的数据库,宏观政策的制定更多属于定性分析。数据库的建立有助于管理层分析房地产供求关系,更好地制定科学决策,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出台调控措施,而不是像从前那样进行“一刀切”的楼市调控。
但这样一个合理的目标,在推行过程中十分艰难,受到来自地方政府的阻力很大。这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各地房产信息联网后,个人在不同城市的住房信息就能够被汇总。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既然联网,就有可能被公开,政府部门就可以调取、掌握这个信息。对于有些人群,尤其是公职人员来讲,意味着最敏感的信息可能会被他人掌握。
二是地方政府担心,个人住房信息联网以后,可能会影响到本地房产市场的发展。对于目前的城市而言,土地财政依然是主要的财政支撑。在提出联网之初,普遍解读是为了今后开征房产税做准备,累计超过多少套房就要征税,那么在某地买了房产的人,可能就不在其他地方购买房产了,对个人购买住房的积极性会有影响。因此一些地方政府对联网持观望、抵触态度。
陈国强(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
全国住房信息联网本身,只是房地产市场的一项基础建设、一个平台,并不一定就要与房地产限购或者房地产市场的各种政策有直接联系。中纪委是否利用这个平台查处贪腐,住建部是否用这个平台了解信息、制定政策,都是“用不用、怎么用”的问题,跟平台建设本身不是一码事,不应混为一谈。
平台到底怎么用,现在还是个未知数,只有住建部知道。能否用好这个平台,也有很多因素。例如地方之间尚未打通,那么房产税的征收就无法执行。北京有限购政策,而有些地区则没有。一个人同时在多地有房,住房信息未必查得到。
住房信息联网系统的推进之所以有阻力,主要还在于一些拥有过多房产的利益人。特别是涉及到贪腐的官员,联网之后,自身信息可能会被查处,所以有顾虑、担心。
而对于拥有一两套或两三套房的普通家庭,信息联网并不会对其利益有什么样的影响。对于各地房地产的正常销售,也不会造成负面影响。我认为,地方政府害怕信息联网影响房地产市场的说法是没有道理的。
批注
这一两年为什么会出现普通公民看灯光数房子的情况?就是因为很多人出于各种目的阻挠房产供应数量普查。一个城市里,到底已经有多少套房子、还有多少套房子在建,这些数字很多都是开发商自说自话,是他们在制造房子稀缺的舆论,形成了“房子紧缺风声传出大家抢房房价上涨昼夜排队抢购房权房价继续攀升”这样的循环。这种扭曲的操作形成了扭曲的价格,开发商能够主导这个害人的游戏,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信息的不对称。——马光远(经济学者,财经评论员)
“三不”指明方向
“房产税不会对多个跨省住房累计征收”
阻力重重背后,是公众对于信息联网的种种期待——查处腐败,调控房价——联网未成,负担已重。
信息平台能否承担如此责任?住建部的“三不”原则或许可以解答这个问题,“不设住房产权查询端口、不设授权查询权限、查询结果不作为法院判决和行政处罚依据”,在最大限度换取地方政府配合的同时,“三不”也可能是信息联网的发展方向。
杨宏山:
既然签了合同,“三不”就成了一个基本原则,以后再联网,它们会被作为惯例来保持。住建部的“三不”信号,传达出房产税不会汇总征收,而是以省为单位,甚至以市为单位,不会对全国范围内多个跨省住房累计征收。
从现在的联网程度来看,在全国范围收集宏观数据的基本意图还是得到了支持。但推进的速度缓慢,说明地方政府顾虑很大。为了推进,住建部做出了很大程度的妥协。在妥协过程中,也减少了联网系统本来能够而且应该承载的更多功能。联网进程体现了中央与地方的博弈,而在这场博弈中,地方政府与开发商结成了强劲的联盟。
郑实(化名,某房地产央企工作人员):
有人觉得住房信息联网对开发商压力很大,我们一定会抵制。这种想法并不是很有道理。信息联网是迟早的事情,虽然可能对房地产行业有一定影响,但影响未必就会那么大。而且现在开发商进行的项目,基本都是几年前就开始规划的,从买地到卖楼,这期间往往都要几年时间,一般的政策变化风险,早就被考虑到里面了。
当然作为个人来说,我希望联网尽快实现,因为联网会带动很多政策的变化,比如说会让我们房地产市场的现实明朗化。很多大家争论的问题,届时都会有明确的数据出来。大家也不用再争什么空置率多少,一看就知道了。而政策的明朗化,对于企业发展才是最好的局面,否则我们永远都要“摸着石头过河”,还要承担政策变来变去的风险。
批注
40个重点城市住房信息联网后,房产税会推出、房价会跌吗?答案是:没有直接关系!1、房产税试点城市是否增加,与信息联网没关系。上海和重庆房产税皆针对本地区住房情况,第二批试点城市亦如此!2、信息联网不等同于调控升级,长期有帮助,短期没关系,就像身份证信息联网不等于要限制人口流动!——杨红旭(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
较真
反腐还得靠二奶
“三不”一出,舆论哗然。
《中国青年报》有评论称,寄望于“住房联网反腐”本就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期待,是民间一厢情愿的想法。
笔者以为,这话只说对一半,“联网反腐”确实不切实际,可老百姓真期望它反腐?怕是从来也没有想过。
回顾房叔、房姐们的败露,就能得出答案。虽然以房多著名,可房叔们哪个也不是因为信息公开被查。若不是有知情人爆料,老百姓时至今日也只能蒙到鼓里。更何况房叔、房姐家资殷实,一个城市中有数十套房,真有人用心查,无需“全国联网”也能反腐。
反过来想,没有联网,官员资产就无从查起吗?这也不尽然。奥巴马财产在180万美元到近700万美元之间,还有22年的房贷要还;普京在圣彼得堡有一套77平方米的公寓,在莫斯科州有1500平方米土地……没有“全球联网”,这些信息照样随处可查,因由如何,众人皆知。
全国联网“联”出来个“三不”,反倒给贪官们一个新的投资思路——全国500个城市,每市购买房屋一套,城城皆不互联。若是有人查起来,查到哪里都是清官。
由此可见,住房联网反腐无望,其作用还不如二奶反腐——利用女人天性,主动“信息公开”,有图有真相,既实际,又实在。
主笔:魏婧吴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