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非理性海外并购的金融风险
近段时间以来,市场对某些大规模进行海外并购的民营企业关注较多。一批大型项目,因为涉及相关企业债务风险和融资能力的问题,市场已给出了警示信号。应当看到,中国企业为应对产业升级,进行跨境并购和对外投资无可厚非,但不能脱离理性投资、防范风险的基本原则。海外并购应当以做大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为基本导向,同时应防范对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和外汇管理制度可能造成的冲击。
近几年来,中国企业的跨境并购规模居高不下。数据显示,2010年以来中国企业出境并购高达1800笔,总金额超过4.6万亿元,其中既有成功的案例也有失败的教训,也有还在进行之中的谈判。从已经完成和过户的情况看,总金额超过1万亿元。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涉及的行业涵盖了航空、农产品、技术产品经销商、工业机械、电影与娱乐、石油天然气勘探与生产、多领域控股、应用软件、综合类行业、多元化银行等众多行业。
早在2010年,中国的制造业产值规模就已居于世界首位,到2015年中国的工业产值已是美国和日本之和。客观上看,现阶段中国在大量行业尤其是工业制造业,已到了必须在全球范围内通过并购来获取新技术、新市场的阶段,也必须通过这种外延式的并购来提升自身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价值,提升自己的品牌形象和资源整合能力。这是当前中国企业跨境并购高发的最主要原因。
但也应当看到,在近年来势头迅猛的海外并购中,最后被证明成功整合的案例并不多,很多中国企业并购中历经艰难,在付出种种代价之后,最后完成的并购整合效果并不如意。在实际运行中,一些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时基础工作不到位,并购项目之前没有进行充分谋划与论证;一些企业进行的海外并购标的估值过高;还有一些中国企业在房地产、酒店、影城、娱乐业、体育俱乐部等领域,被质疑存在非理性海外投资行为,给市场带来较大疑虑。
更值得关注的是,非理性的海外投资并购不仅给相关企业带来风险,也可能给中国的金融体系注入风险,甚至冲击外汇管理制度。20世纪80年代日本大规模海外并购的经验和教训表明,非理性的海外并购一旦经营不善、整合不成功,就会导致巨额的亏损,给企业带来沉重的包袱。这一财务和经营风险会进一步蔓延至为这些海外并购进行融资安排的境内金融机构。现阶段,一些中国企业集团大量运用多种融资方式,进行高杠杆收购,尤其值得警惕。从另一个角度看,大量外汇储备的流出,也可能对中国现有的外汇管理制度造成冲击,从而影响到人民币汇率的稳定。
近日闭幕的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把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应当明确,中国企业进行海外投资和并购,凡是有利于做大做优做强主业,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就应当予以支持;凡是非理性、无序投资,大搞高杠杆收购的,就必须警惕可能发生的金融风险,严加防范。吸取国内外教训,理性进行海外并购和投资,于企业本身,于中国经济,都大有裨益。(吴黎华)
中国向世界传递金融稳定正能量 2017-07-17 | |
“三会”负责人透露未来金融监管方向 2017-07-14 | |
8月1日起商业银行部分基础金融服务收费取消、暂停 2017-07-11 | |
金融监管核心是提升效率和透明度 2017-06-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