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监会限制中短期万能险规模 违法违规产品将被停售
规范万能险产品销售的靴子落地。昨天,保监会下发《中国保监会关于进一步完善人身保险精算制度有关事项的通知》,限制中短存续期产品规模,降低万能险预定利率与结算利率,提高产品风险保障水平,提升产品价值率。 京华时报记者牛颖惠
■要求
违法违规产品将被停售
保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保险市场的快速发展,人身保险产品开发主体日益多元化,产品开发管理工作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一方面,产品种类多,满足消费者真实需求的少;另一方面,同质化产品多,差异化、个性化产品少。此外,备案产品数量多,有产能的产品少。
《通知》指出,保监会将对人身保险产品实行事后备案和事后抽查管理。保险公司开发设计的人身保险产品,除明确要求须事前审批的外,均实行事后备案,即在产品销售之后的10日内向中国保监会备案。
《通知》指出,中国保监会建立人身保险产品退出机制。中国保监会经抽查发现并认定保险公司备案产品存在违法违规情形的,将责令保险公司停止使用违规产品、公开披露产品停售信息。
■背景
资产错配引发流动性风险
传统万能险产品一般交费期较长,收益率较低,而且提前支取需要扣除高额手续费,因而对客户吸引力较低。而新型的万能险产品多属于高现价产品,甚至零费用、全现价等,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但高现价产品为吸引客户,承诺的结算利率一般高于银行理财产品,过高的负债成本有可能使险企过度追求高投资收益率,而忽略了保险资金投资的稳健性要求,需要险企注意控制资产配合匹配风险,当没有合适资产以匹配负债时,则需要放慢负债扩张速度。
尤其自去年开始,大量保险资金涌入股市,保险资金疯狂举牌上市公司的背后是资产错配风险、流动性风险,这给保险公司长期稳定的发展埋下隐患。
■细则
1评估利率上限下调至3%
根据市场利率下行情况,将万能保险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上限下调0.5个百分点至3%,高于评估利率上限的人身保险产品报中国保监会审批,以防范利差损风险,而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评估利率维持3.5%不变。
太平洋保险总精算师陈秀娟表示,这主要是为了提高保险公司的履约能力,防范恶性竞争。
保监会也表示,文件出台后,万能险等人身保险产品定价利率和负债成本将逐步回落,产品激进定价和高结算利率行为将受到显著遏制。
2逐步降低中短存续期业务占比
《通知》再次对中短存续期业务占比提出比例要求。其中明确规定,自2019年开始中短存续期业务占比不得超过50%,2020年和2021年进一步降至40%和30%。此外,《通知》中增加险种限制。明确规定不得将终身寿险、年金保险、护理保险设计成中短存续期产品。
陈秀娟表示,这项规定与年初时提出的整顿中短存续期保险产品市场销售的规定一脉相承,主要目的是进行业务结构调整,要求保险公司不能只销售中短存续期产品,同时要增加保障型产品的结构占比。同时该要求给市场以明确预期,引导部分保险公司逐步调整业务结构,避免“急刹车”,形成现金流风险。
据悉,此前有不少新型的保险产品退保手续费较低,原本长期的保险产品变异成短期理财产品,这背离了保险的本质,未来这种变异产品将被禁售。
海通证券分析师孙婷也表示,该条规定主要是为了限制中短存续期产品规模,并且严格执行3月发布的22号文将规模控制在2倍净资产以内,5年过渡期。
3保单贷款价值不得高于80%
除了此前的分红险和万能险,保监会还将投资连结保险产品纳入《通知》范围,要求保单贷款比例不得高于现金价值或账户价值的80%,对附加万能保险和附加投资连结保险进行单独评估,防止保险公司通过投资连结保险、保单贷款、附加险等方式规避中短存续期产品监管政策。
陈秀娟告诉记者,此前不少保险公司推出保单贷款业务,可能存在保单贷款额度超过现金价值的80%,这对于保险公司的履约能力提出较高要求,一旦保单失效,对于消费者的保障也将失效,因此保监会做出规范。
■影响
不影响险资投资股市
《通知》规定不符合要求的保险产品在2017年4月1日前全部停售。受规模加强限制与结算利率下降的影响,中短存续期产品规模明年将显著下降。孙婷表示:“明年‘开门红’后,行业保费规模与投资规模将下降。人身险负债成本将逐步回落,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北京工商大学保险系主任王绪瑾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通知》中提出万能险要建立单独核算制度主要是为了防范风险,从监管角度来说更直接检测到万能险的情况,对业务量和被保险人来说更有利于保护被保险人的利益。
王绪瑾说:“对于万能险的调整是对整个保险产品结构的调整,不会影响整个保险市场规模,根据保监会规定,权益投资规模不得超过上季度末保险资产的30%,也就是说保监会要求保险公司降低万能险占比,同时提高保障型保险产品占比,这个对于保险产品整体规模影响有限,因此不影响资本市场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