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开门红”难现 转型资管正当时
经历了近10年的高速增长,资产规模一直稳居金融行业“老大”地位的银行理财市场也渐渐显出颓势。
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1月的银行理财市场出现价量齐跌的现象,原本开年的“开门红”难现。而多位业内人士也坦言,推动传统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的因素正在悄然变化,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也将逐步削弱银行理财产品的存款替代效应,未来银行理财产品向净值化产品发展的势头将加强,而银行理财向资管业务转型也正当时。
2016银行理财难现“开红门”
来自银率网的统计显示,2016年1月,银行理财市场环比出现价量齐跌现象,全市场理财产品发行总量5007款,较去年12月减少8.18%,人民币非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22%,环比下降0.13个百分点,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91%,环比下降0.14个百分点,只有外币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上升0.09个百分点,达到1.73%,总体表现出量价齐跌的局面。
银率网分析师认为,今年1月银行理财收益下跌主要有两方面原因:第一,1月中上旬股票市场和汇率市场均出现了比较剧烈的波动,市场避险情绪快速上升,市场流动性短暂趋紧,14天至3个月SHIBOR开始走高,但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却逐周走低,这背后其实是因为短期实际利率走高的情况下,债券的收益出现回落,而债券在整个银行理财市场中的配置比例较高,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银行理财的收益。第二, 2016年实体经济转型和改革进一步深入,对僵尸企业“动刀子”将会陆续展开,优质资产短缺的情况可能比2015年更严重,优质资产的议价能力会进一步提高,银行理财在资产端很难再找到高收益的产品。
至于理财产品发行量减少的情况,银率网分析师则认为符合当前基本面,主要也是因为优质资产稀缺的背景下,银行主动从发行量上进行缩减。
事实上,在2015年银行理财虽然仍保持着高速增长,但这列快速前行的“列车”已经出现了减速的迹象。
来自普益财富的统计显示,截至2015年12月25日,352家银行累计发行的面向个人投资者的人民币封闭式理财产品共82275款。而普益财富根据已有数据推测,2015年底银行理财存续规模保守估计或已突破20万亿。虽然从表面上看,银行理财的规模仍然居高不下,但也有业内分析认为,银行理财或在2016年“见顶”。
来自银率网的一份研报指出,银行理财转型从全国性商业银行向区域性商业银行扩展是未来趋势,城市商业银行的发行量2016年有可能开始回落。从银率网统计数据来看,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转型较早,开放式产品发行量在2014年和2015年都有比较可观的增长,与此对应,国有商业银行的产品发行量从2014年开始回落,股份制银行的产品发行量从2015年开始回落。对于城市商业银行,2015年的发行量增速已经放缓,结合监管部门给予城商行2016年转型的期望以及城商行自身发展的需要,预计2016年城商行会加快理财产品向开放式转型的步伐。
另一方面,资产配置荒可能是未来一段时期内持续存在的难题,银行理财也将因为缺少资产项目而压缩发行数量和规模。2015年整体宽松的状况下,这种情况表现得并不突出,尤其是上半年,资本市场的火热,为宽松资金提供了一条很大的分流通道,暂时掩盖了优质资产难觅的状况,但随着下半年股市大跌,质押、配资等业务的分流效果减弱,资产配置荒问题凸显。多位业内人士均预测,2016年银行理财在资产端可能出现青黄不接的情况,也因此未来或会有更多的资金进入货币市场,2015年四季度天量的银行同业成交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反映出这种低效空转的苗头。
收益率难改下行趋势
受多方面原因影响,2015年全年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持续下滑,年初产品平均收益率一直保持在5%以上,到年末已经下跌至近乎“破4”,几乎呈现单边下滑态势。
回顾近年来银行理财收益率水平的变化可以发现,2013年“钱荒”后,银行理财的收益被进一步推高,并在2014年一季度达到5.74%的历史高点,之后随着央行货币政策调节和钱荒解除,银行理财收益开始回落。2014年四季度,央行加码宽松,2014年11月至2015年10月,累计进行了6次降息,基准利率腰斩,此外,2015年有四次全面降准和一次定向降准,市场整体的流动性比较充裕,银行理财收益随之继续下滑。
对此,普益财富的研究员分析认为,2015年上半年宽松的货币政策促使富余的资金流向了股市,银行理财也增大了权益类资产的配置,上半年股市的火爆行情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银行理财产品稳定了收益率。
据普益财富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银行传统的非结构性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人民币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从5.25%下滑至5.05%,仅下滑了0.2个百分点,但7月至12月平均收益则从4.95%下滑至4.39%,大幅下滑了0.56个百分点。而6月中旬A股的暴跌导致对接A股的理财产品资金规模急速下降,大量资金外流,市场上资金过剩的情况迅速加剧,引发了一轮资金再配置浪潮。同时,优质资产的数量却没有增加,此消彼长,资产端的收益下滑,倒逼资金端收益率下跌。相比于其他金融机构,银行理财在资产的选择上对风险控制的要求更高,筛选更严格,因此优质资产短缺的情况更加严重。
至于2016年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走势,银率网分析师预测其仍会进一步下行,其中人民币非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或重回3时代。首先,银行理财收益水平基准利率水平变化可谓息息相关。据银率网数据库统计,2010年全年银行理财的平均预期收益率维持在3.5%以下的水平,随着2010年10月至2011年7月央行实施5次加息,利率水平不断走高,之后银行理财收益也随之逐渐走高。其次,经济转型期,消化过剩产能和去杠杆叠加,资产端回报率下降。最后,资产配置荒的问题短时期很难得到缓解,银行理财虽然在尝试业务创新,但风险也逐渐提高。综合各种原因,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持续下行难以改变。
转型银行资管极具前景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5年11月至12月中,受年末效应影响,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有所稳定,甚至较高收益的产品也出现不少,但年末理财产品收益率走势的上扬属于时点性的表现,未来银行理财收益率继续下滑的概率仍然较大。普益财富研究员魏骥遥预测,2016年降息次数不会太多,继续降准的可能性则偏大,资产配置荒的情况较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的改善,银行理财收益率恐将继续缓步下滑。
另一方面,2015年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基本推进完毕,利差的进一步收窄,银行传统的盈利模式难以持续,银行寻求新的盈利点的需求变得极为迫切。魏骥遥认为,在银行理财事业部制改革之后,银行理财极有可能成为未来银行贡献盈利的重要业务类型。
日前发布的《中国银行(3.29 +2.17%,买入)家调查报告(2015)》指出,在经济下行趋势下,银行向企业投放信贷的动力开始下降,企业融资结构呈现多样化发展,银行开始转变信贷资产为主的经营模式,资产管理业务可以帮助银行应对外部压力,促进经营转型。其中,有近一半的银行(48%)认为资管业务是推动银行业务转型发展的重点。
而魏骥遥也指出,在经济下行周期中,银行理财仍然保持高速增长,展现了该行业未来发展的无穷潜力。对比去年同样火热但风险频发的P2P理财产品时,银行理财在本金和收益上稳健性使得其竞争力优势明显。对比互联网宝宝类产品,高流动性的银行短期理财产品(2个月以下的)在收益率上始终保持着强势地位,预计2016年这种优势将持续。
银行投资收益同比剧增 部分资金变相入市 2016-02-18 | |
东亚银行再遭狙击 李国宝:我会做得更好去战斗 2016-02-18 | |
郑州银行网上破净拍卖股权 更多地方银行无人问津 2016-02-18 | |
理财路上你容易干的那些蠢事儿 2016-02-18 | |
盘点十大理财“骗区” 教你如何提防金融庞氏骗局 2016-0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