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经资讯 银行 保险 担保 证券期货 小额贷款 典当拍卖 财富经 理财案例
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金融频道>> 财经资讯 >>正文

上市公司上演更名闹剧:傍互联网金融 换个马甲就涨停

www.ijjnews.com来源:第一财经日报2015-05-12 08:20我来说两句
  

  多伦股份“三无”更名遭上交所问询

  风口上的互联网金融,不仅是市场关注的焦点,还是一幕幕轮番登场的资本炒作和闹剧上演的舞台。

  借着互联网金融的东风,上市公司多伦股份(600696.SH)就着实让市场“雷”了一回。5月10日,这家业务为房地产的上市公司宣布,计划将公司名称改称为“匹凸匹”,其股价也在次日(5月11日)牢牢封死涨停。

  而在回复上交所问询时,多伦股份表示,本次更名已通过上海市工商局预先核准,但在实质性准备方面,公司承认此番业务转型尚处于设想阶段,一无正式业务开展、二无人员配备、三无专业机构的可行性论证,至于经营范围变更尚未获得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审批。

  在此之前,上市公司更名已屡见不鲜,而最多的更名次数更是多达十余次。在有过更名经历的上市公司中,贴近热点、反复更名更是层出不穷。改名之后,经营未见起色,意图转型的业务亦未形成,但股价却大幅上涨。

  “什么行业热门,就怎么改名,有些改名感觉就是一个闹剧,目的就是为了吸引眼球,更可以实现市值管理的目的,进行股价炒作。”多位业内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分析,改名固然是为了吸引眼球,而借此进行市值管理、拉升股价,才是一些上市公司更名的真正原因。

  更名闹剧

  “在A股市场,5月11日注定是一个充满喜感,又令人惊讶的日子。把名字改得稀奇古怪的听过,但像多伦股份这样有‘创意’的,还是头一回听说。”对于多伦股份的改名,深圳某私募人士这样“吐槽”。

  5月10日晚间,多伦股份公告称,公司立志于做中国首家互联网金融上市公司,并基于业务转型的需要,拟将名称变更为匹凸匹金融信息服务(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而所谓“匹凸匹”,不过是互联网金融的一个门类——P2P的谐音。在此之前,主业为房地产开发的多伦股份,与互联网金融交集甚少。在5月11日的公告中,也并未详细披露其P2P业务的类型、业务规划等内容,而只是基于P2P行业已有的运营经验。

  多伦股份上述公告发出之后,市场一片惊讶,各种调侃之声铺天盖地,并借助社交媒体迅速传播开来,其风头一时间差点盖过了当日央行降息的消息。

  实际上,上市公司基于发展需要,进行更名并不鲜见。而近乎于闹剧般的更名,在A股市场,多伦股份亦并非始作俑者。在此之前,上市公司进行跨度极大的更名,已经屡见不鲜。

  公开信息显示,自2015年1月以来,就有至少约10家上市公司进行了类似更名。如科冕木业(002354.SZ)更名为天神娱乐,海隆软件(002195.SZ)改名为二三四五,宝利来(000008.SZ)改名为神州高铁。

  而在此前,这些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与上述行业关联并不大。对于宝利来的更名,投资者戏言“高大上”、“不认识”。宝利来则称,公司收购了北京新联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部资产,主业由酒店转向轨道交通安全运维,因此进行改名。

  “有些改名感觉就是一个闹剧,目的就是为了吸引眼球,除此之外不会有更多的价值。有些上市公司更名根本不严谨,就是为了炒作。”上述深圳某私募人士说,上市公司根据业务需要更名无可厚非,但如此更名,着实有些令人难以接受。

  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类似情形同样层出不穷。最近一个多月来,包括多伦股份在内,至少已有3家上市公司进行更名。4月14日,熊猫烟花公告称,公司名将变更为熊猫金控,经营范围也变为以自有资产进行互联网产业的投资和管理。5月6日,百圆裤业也宣布,公司名称将变更为“跨境通宝”,经营范围中增加进出口、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务。

  从2013年以来,P2P已成为互联网金融中最为热门的行业之一。随着创投、上市公司、正规金融机构等各路资金持续涌入,P2P等互联网金融的热度持续上升,仅2015年,就有银之杰、大金重工等多家上市公司入股P2P平台。

  “这种情况也说明,互联网金融浪潮确实来了,最近就有一个笑话,如果没有入股P2P平台,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大公司,可见互联网金融热到了什么程度。”一位P2P行业中介人士说,最近有好几家上市公司向其询问,希望物色资质较好的平台进行收购。

  网贷之家创始人徐红伟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分析,互联网金融成为市场热门概念,除了行业本身的发展已成为趋势外,还有政策的推动。今年以来,最高决策层多次视察互联网行业,并提出“互联网+”的概念后,互联网金融也水涨船高。

  更为重要的是,今年以来,决策层多次提起互联网企业国内上市的说法,更是刺激了企业进入互联网金融的热情。今年3月,证监会高层在中关村调研时,就“邀请”互联网金融企业国内上市。5月7日,国务院出台文件,明确提出加大金融服务支持,研究鼓励符合条件的互联网企业在境内上市等政策。

  “行业在逐渐发展,政策也在发展,上市公司充满热情,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但从现阶段来看,不少企业还是在赶时髦,很难说对其本身业务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起到真正的推动作用。”徐红伟说。

  炒作热点

  “上市公司为了业务发展,或者业务出现变化,进行更名都是正常的,也无可厚非。但如果是为了炒作热点,就需要慎重了。”上述深圳私募人士说,上市公司改名关系股价波动,更名时尤其需要慎重。

  在A股市场,上市公司更名极为频繁。有统计显示,2013年,共有151家上市公司更名;2014年,也有180家上市公司更名;2015年虽然还不到半年,据不完全统计,也有80余家上市公司更名。

  部分上市公司更名极为频繁。更名最多的是阳煤化工,前后更名达13次,实际更名3次,从“东新电碳”到“林凤控股”一次,再回到“东碳”一次,最后改为“阳煤化工”。此外,西部资源、浪莎股份、南通科技、深信泰丰也更名10次以上。

  实际上,上市公司更名的原因并不复杂。梳理历史情况不难发现,上市公司更名的原因主要有两种类型,其中一类是资产重组、借壳上市等造成主营业务变更,另一类则是主营业务并未出现明显变化的更名。

  “有些更名,不是为了做好主业,而是什么时髦就改什么,拼命去靠热点概念,最大程度博取眼球效应。”上述P2P中介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

  而近期一些上市公司为向互联网金融靠近进行的改名,就属于第二种类型。多伦股份公告显示,迄今为止,其互联网金融业务仅有设于深圳的“KCV·红马甲”配资平台。该平台今年2月开始试运营,4月正式上线。

  对于未来的P2P业务,多伦股份亦无规划可言,主营业务亦未发生实质变化。在宣布拟更名的同时,该公司也接到了上证所的问询函。在回复上证所问询时,多伦股份竟然声称,因市场上有LendingClub、陆金所等成功经验,其并未聘请专业机构进行业务可行性论证,只是自行对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计划改名的百圆裤业亦是如此。5月3日,百圆裤业公告称,拟出资9000万元,增资深圳通拓科技有限公司,并持有后者9%股权。而通拓科技是一家泛供应跨境电子商务公司。随后,该公司宣布将更名为“跨境通宝”。

  熊猫烟花的情况稍好。在此之前,除了已经出资成立银湖网之外,该公司还投资1亿元设立网络支付、投资5000万元设立熊猫科技投资,并计划出资成立熊猫金融信息、熊猫众筹、熊猫小贷等平台,还计划收购一家P2P平台。

  “在这些改名的上市公司里,可能也有一些是真想向互联网金融转型,但更多的是吸引眼球,至少那些把名字改得过于荒诞是出于这个目的。”上述P2P中介人士说,以多伦股份为例,其计划中的新名称,知名度本身就高,现在经舆论传播之后,该公司曝光度大大增加,“瞬间就出名了,就算改不成,也没什么损失,至少达到了炒作的目的”。

  现实利益

  除了赶时髦,上市公司更名也往往与现实利益联系在一起。“换个马甲就涨停”的故事,在A股市场已经轮番上演。

  “主营业务情况不妙,更名就更有炒作意图,不能说没有市值管理的意图,P2P的利润反映在报表里是猴年马月的事,但这个行业本身属于热点,又是在牛市行情下,这样做可以迎合市场,把股价拉起来。”徐红伟说。

  “更名出于什么意图不好揣测,但肯定是有做股票的意思,否则就不会靠拢热点改名,对于这种情况我们是比较反感的,基本不会参与。”上述深圳私募人士说,类似事情虽然显得有些荒唐,但也反映出了A股市场不理性和畸形的一面。

  对于这种情况,市场也乐意配合,一些上市公司更名后,多数股价大幅上涨,甚至出现连续涨停。数据显示,上市公司发布更名公告后,持股30天平均涨幅超过10%。

  多伦股份也不例外。虽然舆论对其改名颇多议论,但并不妨碍其股价上涨。5月11日,受“改名事件”刺激,多伦股份开盘即封死涨停,报收于12.06元。而百圆裤业自5月7日以来,股价涨幅也已超过15%,近日来更是连续两天涨停。

  “资本市场行情火爆,大家都想赚快钱,上市公司也不例外,何况主营业务不济,而且相对于二级市场炒作,通过更名拉升股价,来钱会更容易。”徐红伟说。

  包括互联网金融在内,热衷于改名的上市公司,其中不乏业绩堪忧者。以熊猫烟花为例,该公司2012年以来即处于微利状态,2012年至2014年的净利润分别只有895万元、1266万元、1250万元。而多伦股份2014年营业收入仅有1004.83万元,净利润7107万元,扣除非经常损益后只有1882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多伦股份在4月29日收到证监会《调查通知书》,因公司涉嫌未按规定披露信息,被证监会立案调查。2014年,该公司也被列入全国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中。

  而一些上市公司更名、进军互联网,甚至还成为陷阱。其中,最为突出的例子便是原名湘鄂情的中科云网(002306.SZ).2013年以来,中科云网先是收购环保资产,失利后大肆购买互联网企业,试图转型大数据,但结果无一成功。但在此期间,其股价曾经多次大幅上涨,最多时不到一年涨幅超过100%。但喧嚣过后,其经营越发困难,2013年和2014年连续巨亏,今年4月到期的债权也已违约。

  “除了市场不理性的因素之外,上市公司更名过于容易,也提供了炒作空间。但既然主管部门都核准了,我们也没有办法。”上述深圳私募人士说,面对这种情况,就是尽量不参与或少参与此类炒作。

标签:上市|更名|涨停
责任编辑:王华峰 王华峰
我来说两句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特别说明:转载内容(即来源未注明“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稿件)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即来源未注明“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稿件)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或来函告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论坛热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