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五周年“变形记”:如何确保“不忘初心”
北京10月30日电 从2009年10月30日第一批28家公司上市至今,创业板已走过5年的历程。不可否认的是,创业板的这五年确实给中国资本市场打开了一个新的领域、新的市场和宝贵的监管探索经验。上市企业数量激增、市值膨胀、优质企业不断浮现,某种意义上来说,创业板被赋予了助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使命和中国资本市场转型“试验田”的重要职能。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创业板距离这个预期仍然还有较大的差距。提及创业板,搜索创业板,我们更多的看到的是“估值奇高”、“妖股横行”、“套现成风”这样的标签。
五年来,创业板发展面临诸多尴尬,许多人调侃,旨在扶持中小型新兴企业的创业板,实则扮演着赌场博彩般的传奇创富戏码。上市企业的“伪成长”、大股东的“真创富”与恶劣造假企业的“零退市”,无疑与市场期待和监管层的设计初衷相去甚远,中小散户不得不为此埋单。
五年很短暂,未来犹可期,创业板如何确保“不忘初心”?
创业板之困
为创业板赚足眼球的,并非斐然的业绩,而是大股东、高管们减持套现蔚然成风,估值高企,妖股横行,业绩速变脸......新生的创业板饱受业内外人士诟病。
——套现的饕餮盛筵。据公开资料显示,截至10月24日收盘,有318家创业板公司被主要股东减持过,占到整个创业板上市公司总数的80%,累计涉及金额为856.80亿元。其中,最疯狂的是向日葵,其重要股东在上市四年内共套现20.81亿元,超过华谊兄弟成为创业板开板以来“套现王”。向日葵发布的前三季业绩预告显示,其亏损额度在4200万元至4700万元之间。
那么,谁来为大股东疯狂减持套现埋单?
答案是显然的,待资本运作、概念炒作等精彩噱头谢幕,接盘的中小投资者往往将不得不承担被晾在高位的巨额损失。
——妖股横行,业绩速变脸。除了大股东套现成风,创业板还是高股价的代名词。目前创业板中,有三只今年发行上市的新股跻身“百元股”之列,占据A股百元家族的“半壁江山”。其中,头戴“高科技”光环的飞天诚信上市后连续12个涨停,股价更是一度夺取“高价股一哥”贵州茅台的宝座。
然而作为公司成长的内因,创业板上市公司的业绩却低于预期。从中报披露的数据来看,创业板公司业绩总体增速较一季度下滑2.53个百分点,至15.05%。据统计,创业板中报业绩出现亏损的公司达到27家。其中吉峰农机以1342.6%的业绩下滑速度排在第一位,天龙光电业绩下滑也达742.8%。
——估值高企。截至10月27日收盘,创业板的平均市盈率为67.57倍,比纳斯达克高出一倍左右,同期深市主板平均市盈率为19.71倍。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创业板超过千倍市盈率的创业板公司就有12家。
其实经过5年的运行,创业板的估值尽管已较2009年首批上市企业111倍平均市盈率大大降低,但是和主板之间的差距仍在继续拉大。在失去业绩支撑的情况下,创业板奇高估值显得摇摇欲坠,泡沫难以忽视,风险也不断拉升。
制度之变
从2009年10月30日开板伊始,创业板背负着探路者的使命,在制度、环境未尽完善的条件下砥砺前行,五年后的当下,创业板也终于迎来了制度质变的重要时刻。
——上市门槛之变。因为上市门槛过高,创业板公司们才凭借稀缺性成为各路资金竞相追捧的对象。与之相对应的是,大批难以达到上市标准而被拒之门外的公司中却包括了大量如阿里、腾讯等在内的高科技、高成长型企业,关于阿里们转而投身海外的反思也成为A股制度沉疴之痛。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强调,目前深交所创业板IPO标准,基本上是比照主板的“工业标准”来设计的,这使得A股市场缺乏足够的包容性。故引导更多优质企业在A股市场上市,是解决创业板估值长期虚高的重要途径。
在这样的背景下,今年5月,证监会已经开始着手降低创业板上市门槛。在新发布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和《创业板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中,创业板IPO公司业绩连续增长的要求被取消,财务指标正逐渐淡化。
另外,对于资金量需求大,但是市场发育期又比较长,短时间内可能还会面临亏损的大批互联网企业,日前,证监会也明确指出,将积极推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设立专门的层次,允许符合一定条件尚未盈利的互联网和科技创新企业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满12个月后到创业板发行上市。(记者_闫雨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