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经资讯 银行 保险 担保 证券期货 小额贷款 典当拍卖 财富经 理财案例
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金融频道>> 理财专区 >>正文

十大忽悠人的理财“黄金定律”

www.ijjnews.com来源:《理财周刊》2014-10-31 15:24我来说两句
  

  十大忽悠定律之一:高风险匹配高收益

  从长期趋势看,较高风险的投资品种对应较高的收益;但从短期的市场来看,“高风险”往往只体现出“风险”的一面,也就是说风险与收益是不一定成正比的。

  俗话说“富贵险中求”,风险越高,收益越大。那么,在现实的投资市场上,真是这样吗?事实上,伴随着对收益的追求,潜在的风险有可能加大;但单纯地放大风险并不一定能提高收益,尤其是在短期的投资行为中;我们追求的比较理想的投资模式是用较低的、可控的风险获得尽量多的收益。

  案例

  2010年,国际基金研究机构理柏(Lipper)研发了适合中国基金市场的风险分类指标。按照理柏基金的风险分类方法,共将基金分为高度风险、中至高度风险、中度风险、低至中度风险以及低度风险5个级别。

  从一年期的业绩表现看,2009年中国上证综指增长79.98%,而风险级别居于高度风险的基金的业绩也相近,一年平均回报率为76.29%,领先于其他所有风险类型。中至高度风险基金一年平均回报率亦达71% ,中度风险基金60.14%,低至中度风险45.7%,低度风险3.81%。

  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考察2007、2008、2009年这3年的情况,则有出人意料的结果产生:中度风险基金3年来平均回报率高达92.04%,而高度风险基金3年平均回报率反而仅为77.58%。承受的风险更高,但回报率反而降低了。

  点评

  “长期趋势”中看不中用

  风险与收益是否匹配,还要从考察的时间周期来衡量。

  “高风险的投资品种对应高收益”,这句话主要是指从20年以上的长周期角度来衡量的。美国证券市场100多年的历史数据显示,像高风险的股票品种,其收益在20年以上长周期内均高于相对低风险的债券、货币市场产品。

  因此,平时市场上听到的“高风险匹配高收益”就是指长期投资而言,可以理解为长期趋势;而对于小于10年,甚至小于1年的短期投资而言,“高风险”往往只体现出“风险”的一面,即“高波动”性,也就是说风险与收益是不一定成正比的。对于投资者来说,则获得“高收益”、“低收益”的可能都存在。

  再以上面理柏(Lipper)对中国基金市场“风险与回报”的研究为例。在短期内(2009年全年),高度风险基金的回报率高于中度风险的基金;而同样在短期内(2007~2009年共3年),高度风险基金的回报率也可以低于中度风险的基金。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因为“波动”性在发生威力:2009年股市触底反弹,上演单边上涨行情,单从这一年看当然追求高风险可以获得更高收益;而从3年来看,股市经历大涨、大跌、再反弹,高度风险基金的回报率就不一定高了。

  中国股市才20多年的历史,而一个成熟投资者的投资生命又能有多长呢?因此,作为长期趋势的“高风险匹配高收益”只能是看上去很美,现实生活中我们时刻面对的是市场的波动性和短期趋势,也就是风险与收益不匹配的情形。结果有的人投资一年股票,最后输给基金,甚至输给“宝宝”类的理财产品,这都是很有可能的。

  但这并不等于高风险的股市不可碰,而是应该学习如何控制风险,用较小的风险获得稳定的收益。

  有一个故事。一个房间里装满了黄金,同时还有一颗定时炸弹。门外同时冲进去3个人进屋装黄金,然后又跑出来。3个人出来后各说了一句话,第一个人说:“什么,里面还有炸弹?!”第二个人说:“我装黄金时非常害怕。”第三个人说:“我不怕,因为我知道炸弹什么时候爆炸。”

  “黄金”可以看作我们投资的预期收益。第一个人完全是凭运气,不可持续;第二个人是冒着巨大的风险,也许他装了半袋子黄金就跑出来了;第三个人风险最小,从容地装满一袋黄金。

  我们投资股票就要做故事中的“第三个人”,通过学习、研究和思考,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挖到金子。

  十大忽悠定律之二:家庭资产配置“4321法则”

  在投资理财之前要把“家底”先摸清,每个人、每个家庭的收入分配在不同阶段应该有不同的侧重。

  所谓“4321法则”是我们常说的家庭收入配置法,将40%的收入用于房产和其他方面投资,30%用于家庭生活开支,20%用于银行存款以备应急之需,最后10%用于保险。在不少理财师给出的家庭理财建议中,我们总能寻觅到“4321法则”的身影,但这种资产配置法真的百试百灵吗?

  案例

  最近收到了一封有意思的读者来信。小胡是社会新鲜人,刚刚工作不到1年时间,月收入3700元。他告诉我们,当他在银行办理业务时,理财经理建议他根据“4321法则”来进行财务规划,建议他每月的开支不高于1100元,并且建议他购买保险,年保费可在4000元左右。这让他很困惑。“

  因为本来收入就不高,房租要花费800元,再加上饮食、购物,每月花销至少2500元,怎么算都没法控制在1100元以内。再说保险,我不是不想买,可是现在连积蓄都没有,哪还有心思买保险,一年花4000元买保险,对我来说太多了些。”小胡不明白,这“4321法则”听来很有道理,怎么到自己身上就不对了呢?

  点评

  资产配置要因人而异

  做数学题有标准答案,可理财却不同。硬要给收入配置定个“统一标准”,结果只会是“穿着汗衫戴棉帽”——不合适。

  尽管“4321法则”被普遍用于理财规划中,但千篇一律的建议并不科学。每个家庭的实际情况各有不同,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也会有不同的需求,在配置时应当因人而异,有的放矢。现在很多理财师在做理财规划时,都会直接套用“4321法则”来给出建议,这样做其实忽视了不同家庭间的差异,最终效果可能并不理想。

  举个简单的例子,假如有家庭年收入100万元,资产积累(包括房产、金融资产等)数千万元,那么根据“4321法则”,他们需要把收入的20%即20万元放在银行做存款以备不时之需,而每年要花费10万元保费购买保险,可是这样的安排显然不合理。

  对高收入家庭来说,虽然需要准备应急储备金,金额可能也不低,但占收入的比重无需20%那么多。同时,在保险规划时,也要根据家庭实际情况考虑。我们常说,保险是为了堵住财务漏洞,如果你已有的资产完全可以覆盖身故、疾病、养老带来的隐忧,那就无需花太多保费了。

  反之,对刚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三四千元的月收入中仅仅只能花费30%作为日常开支显然不够,单是房租这一项开支可能就占到收入的20% ~40% 。而这一阶段,要求其花10%的收入买保险就有些强人所难。

  又比如退休一族已经过了人生的“高峰期”,从追求财富步入享受财富的阶段,这种时候退休收入和积蓄大部分用于日常生活、旅游医疗开支等方面,若要把40%的收入用于投资,可能会违背老年人求稳的心理。而买保险方面,由于年龄偏大,费率相对较高,也未必合适。况且,保险为的是防范财务风险,既然已经退休,收入降低,资产也已有一定积累,风险可能造成的财务危机概率较低,投保的意义自然不如中年时那么大。

  实际上,“4321法则”是给了大家一个理财的指引和参考,以投资、消费、存款、保障来构建收放自如的收入分配方法。每个家庭在不同阶段,各项的比例应该是浮动的,生搬硬套不可取。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标签:十大忽悠|定律
责任编辑:李志萍 李志萍
相关新闻
我来说两句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特别说明:转载内容(即来源未注明“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稿件)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即来源未注明“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稿件)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或来函告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论坛热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