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乌龙指周年自营解冻 中层换血重建比较优势
7月9日晚间,光大证券(行情, 问诊)(601788.SH)收到中国证监会《关于解除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证券自营业务限制措施、恢复受理公司新业务申请的决定》。
自2013年8月16日发生“乌龙指”事件后,光大证券自营资格曾遭到暂停,直到事件发生接近一周年后的2014年7月7日才得以“解冻”。
尽管业务资质已解冻,但由于事实上的“无限期整顿”,曾经被前总裁徐浩明视为创新发展杀手锏的策略投资业务,骨干人员已全部流失。比较优势于何处重建,成为摆在光大面前的难题。
比较优势亟待重建
乌龙指事件重创光大证券。
在乌龙指事件后,证监会行政处罚为没收光大证券非法所得8721万元,并处以5倍罚款,共计5.2328亿。
根据光大证券2013年年报,由于“乌龙指事件”后受到较大冲击,处置了部分权益类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亏损7.1亿元;此外,股指期货空头合约平仓损失约为430万。
2013年,光大证券净利同比大幅下滑近80%至2.06亿元,基本每股收益0.06元,同比减少80%。
但经过近半年的拨乱反正,光大证券业绩已出现企稳迹象。
据光大证券7月8日盘后公布的财务数据简报显示,6月公司母公司净利为7570.61万元,同比增长93.85%;营业收入为3.704亿元,同比增长140.2%。
尽管如此,比较优势的重建仍迫在眉睫。
根据2013年年报,光大证券经纪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从2012年的34%增长到2013年的42%,同比增长34%。对比2012年年报,经纪业务收入占比从2011年度的40%降至2012年度的34%,同比下降32%。
尽管公司自营业务资格近日已经得以解冻,但这一决定还很难迅速转换为产能输出。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公司最重要的自营业务部门策略投资部已解散,原领军人杨剑波已投奔上海财经大学任金融学教授,三位业务骨干陆续于“乌龙指”事件后率领各自旗下人员,转投安信证券、浙商证券、东兴证券,并成为这几家券商的自营业务部门负责人。
内部人士介绍,在乌龙指发生后的一个月左右时间,该部门成员还认为其交易行为有望被认定为正常的对冲行为,但在舆论急转直下、前总裁徐浩明请辞、证监会判定“内幕交易”后,希望逐渐破灭,人心思变。
在自营业务遭到“无限期整顿”后,光大证券内部一度准备将该部门人员疏散到葛新元掌管的另类投资子公司光大富尊投资,但最终磨合效果不佳,唯一一位留下的原策略投资部业务骨干在该部门工作不久后,便率队投奔其他券商。
对于光大证券未来的发展方向,前总裁徐浩明在2009年光大证券成功IPO后,曾公开提出逐步提高创新业务在整个收入和利润结构中的比重这一战略,特别是在金融衍生品业务进行全方位拓展。
而前总裁徐浩明对策略投资部的青睐有加,同时对风控把控不足,也是这一业绩引擎爆发性增长并戛然熄火的内在原因,可谓“成也萧何败萧何”。
在光大证券内部人士看来,当前光大的发展战略并不如徐浩明时代一样明晰,而是转向了“少说多做”,曾经在创新业务领域四面出击的公司,才刚刚稳住阵脚。
根据2014年一季报,光大一季度投行业务手续费收入同比剧降90.23%,投资收益同比减少78.94%。
但同时,光大将乌龙指事件持有的6.85亿元股票用于融资融券业务,5.99亿元股票用于转融通业务,一季度融资融券业务收入增长较快,整体利息净收入超过3个亿,同比增长达94.94%。
中层大换血
尽管业务资质恢复,但光大证券的人员失血或是其面对的巨大挑战,而近一年以来光大的中层已大换血。
乌龙指事件一周后的2013年8月22日,光大集团党委会决定免去徐浩明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委员职务。
自此开始整整4个月时间里,光大一度成为无人掌舵的“漂流船”。
直到今年1月22日,光大董事会才通过了聘任光大证券原副总裁薛峰为继任总裁的任命。
而在2014年一季度薛氏走马上任后,光大证券中层开始集中换血,既有“用脚投票”,亦有公司任命调整。
其中,光大证券解聘梅键经纪业务总部总经理一职,由市场总监陈宏兼任;免去金融市场总部董事总经理张晓华、债券投资部副总经理姚克铭,聘任叶振宇为业务管理部总经理;聘任曾经担任光大资本投资有限公司副董事长的徐丽峰担任投行总监;研究所所长陈刚于年初投奔东方证券任所长;运营管理总部总经理陈忠义被免职,聘任邬卫中担任董事总经理。
此外,高层变动同样剧烈。
乌龙指事件后,前董秘梅键、前助理总裁杨赤忠主动请辞;在一季度的人员调整中,胡世明任助理总裁兼董秘、梅键任总裁助理、王勇任首席风险官。
其中,王勇历任加拿大皇家银行企业资金和交易风险部经理、高级经理,全球风险部定量分析部总监、全球风险部副总裁及风险定量分析部董事总经理。
“不惜重金从海外聘请著名金融工程专家王勇加盟,公司在业务创新和风控整顿领域的决心可见一斑。”在得知任命消息后,光大内部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评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