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大潮之下:期货业艰难转型
“互联网金融、混业经营、大数据”,这些当下最时尚的词汇,在近日杭州举行的“2014年第八届中国期货分析师论坛”上,被期货业众多高管提及。但艰难运行中的国内期货业如何适应行业发展新形势实现自身转型升级,并非那么简单。
中国期货业协会最新一期的内部通讯显示,2013年伴随着新品种的加速推出,我国期货市场规模再创新高,期货公司的业务规模也随之增长。但期货公司的收入却止步不前,2013年全年营业收入合计185.18亿元,净利润35.55亿元,较2012年呈现“增量不增收”格局。且截至去年底,具有投资咨询和资产管理业务资格的公司数量分别为93家和29家,但已开展业务的公司分别仅有47家和22家。这两项新业务去年的总收入也仅为7317万元,其中投资咨询业务收入总计为5847万元,资产管理业务收入总计为1470万元。
业内人士日前对《第一财经日报》透露,去年下半年一些期货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但为规避监管层对“一对一”期货资管产品的“过度”监管,将资管业务改走投资咨询通道,导致了投资咨询业务收入项目下的大量虚增。且从上周三证监会在杭州举行的期货公司风险管理服务子公司业务试点一年来经验总结会议上传出的消息,风险管理子公司这一业务也仅有锦泰期货首创的“锦盈模式”等少数成功经验可供借鉴。
更严峻的是,今年春节后东航期货玩了一把为期两天即被监管层叫停的“手机开户+零佣金”。期货业内终于意识到依赖单一的纯经纪通道业务的时代已到头了,而互联网金融下“产品为王”的各项创新则开始暗流涌动。
南华期货总经理罗旭峰在上周末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其香港子公司在今年初又增加了参与证券、外汇两项香港证监会特许业务牌照,且在未来一两个月内该公司还有望获批美国期货佣金商(FCM)许可。不过据罗旭峰介绍,其IPO上市进程却一直未见有所突破。
尽管如永安期货总经理施建军在上述论坛上发言:“没有衍生品,中国的股票市场是没有出路的,注册制、备案制,那个东西不是我们资本市场改革的核心,资本市场改革的核心,唯一的出路就是大力发展衍生品市场。”但谋求转型的国内期货业还面临当前行业人才紧缺的瓶颈。而中国期货协会会长刘志超在上周末的论坛上表示,为提升分析师人才整体素质,中国期货业协会理事会日前通过了《注册期货分析师分级分类管理办法》,正在抓紧推进注册期货分析师分级分类认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