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用掉的预算资金不该结转而应上缴
广东省审计厅向省人大常委会所作的“审计报告”显示,广东省公共财政预算的年末预算结转数逐年增加,2012年比2009年增长了28%;而2012年省级政府性基金预算结转数也比2009年增长了78%。
两项预算都显示结转数快速增长,这在一定程度上的确显示了财政资金的支出效率是不高的。我认为其原因如下:政府各预算执行部门通常以拥有多少预算资金来衡量部门有多重要,有人认为,拥有的财政资源多,部门的话语权和社会影响力就大,殊不知财政预算资金是要经历审计考验的,审计部门要核实某政府部门所取得的预算资金所对应的支出项目是否吻合,用财政资金支付的物品和服务是否有相应的会计凭证和原始单据予以支持。不难理解,政府部门需要做事,才会产生相应的凭证和单据。但是有些事情不是你想做就可以做的,譬如说你要盖房子,是为一个名为“广东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项目作配套的,但是盖房子需要土地,而土地需要产权清晰,也需要报规划部门和建设部门审批,取得相应的建筑许可证,如果中间有任何环节出了差错,建筑许可证就拿不下来,在本财政年度该房子就盖不成了,原先做预算给某部门的“全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专项经费”也就无法使用出去了。
此外,作为专项经费,财政部门要求专款专用,审计部门也会从严审核,预算资金的使用单位也只有把该专项资金沉淀在银行账户里。当然,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申请预算资金的部门在申请类似“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项目”时,从一开始就了解,要开展此项目是需要满足一些前提条件的,而部门负责人也知道目前本部门还没有具备这些条件,可是依然向省财政厅申请了该专项资金,也获得批准了,结果就不难预料了:资金花不出去,要么被财政部门收回,要么就结转到下一年度使用。预算资金被收回至少面子上不好过,故只有走资金结转这条路了。
省财政预算的年末预算结转数逐年增加,还说明了政府部门的预算资金,特别是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不彰并非个别现象,这一方面与预算执行部门以为钱越多越好,钱多就能好办事、办好事的浮夸之风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当前财政预算和财政管理体制下的资金使用制度的僵化也有很大的关联。例如,对于财政专项资金,财政部门可以允许预算执行单位本身或者委托其他的合资格的机构去购买设备、仪器、车辆等有形的物品,而对于运营这些设备、仪器的人才的工资、福利的支出却严格控制,甚至没有相关的“软性”的支出安排,造成了项目设备闲置或者使用效率低下的结果。
因此,要解决财政预算结转资金逐年增加的问题,我们还是得从财政预算管理制度上着手,即对于没有正当的理由造成财政资金结转的预算执行部门,其财政资金要全额上缴省财政厅,而省财政厅在编制下一财政年度的部门预算的时候,要参考上一财政年度该部门的预算结转情况相应削减其预算资金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