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储粮12年主营收增800倍 利润考核引发乱象
继此前备受关注的河南分公司腐败案后,一份来自国家审计署的审计报告 ,再次将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储粮)的管理乱象公之于众。
国家审计署日前公布的对中储粮2011年度财务收支的审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底,中储粮总公司4家所属单位存在账外建库和投资企业等问题,造成少计资产11338.99万元。
尽管中储粮方面回应称,已“认真整改,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对于中储粮的角色质疑并没有就此消退,业界认为,这些只是其诸多问题的冰山一角。
有粮食方面专家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 》记者,作为国家粮食专储企业,中储粮粮食收储享受国家的政策性补贴,但该市场化的一定要市场化,未来中储粮应该减少收储量,保证国家战略需求即可。
存在多种问题/
上述审计报告显示,成立于2000年5月的中储粮,拥有全资和控股二级分(子)公司29家,主要邮轮 醒氪⒈噶(含食油)的业务管理,对中央储备粮的总量、质量和储存安全负总责。
中储粮官网显示,从2000年至2012年,总公司资产总额从136.8亿元增加到4154亿元;主营业务收入从2.1亿元增加到1679亿元。
这些快速增长的数据背后,中储粮的一些问题也浮出水面。
上述审计报告显示,2008年至2011年,中储粮所属湖南分公司等5家分公司部分直属库,违反国家关于最低收购价粮和临时储备粮竞价销售交易的有关规定,通过出售给关联企业再回购的方式,将存储在本库的522148.61吨临时储备粮和最低收购价粮,转为中央储备粮或用于对外销售,从中获利1702.58万元。
对此,有接近中储粮的人士透露,不仅在湖南,上述违规回购在很多地方都有反映。
除了执行国家政策存在问题,中储粮在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上也存在瑕疵。其中,2008年至2012年,中储粮总公司本部及部分所属单位违规使用流动资金贷款1亿元、将政策性粮油贷款用于购买商品粮14339万元、滞留政策性粮油补贴资金29813.69万元。而2008年至2011年,中储粮总公司5家直属库未经总公司、分公司批准,违规进行投资、资产处置及其他经济行为,涉及资金合计20134.52万元。
而此前中储粮河南分公司爆发的贪污案,也让这一情况得到印证。据了解,2010年中储粮许昌直属库及其襄城分库、安阳直属库滑县分库,相继发生贪污腐败案件,涉及金额数千万元。2011年,周口直属粮库主任乔建军侵吞巨额公款潜逃国外。随后,中储粮河南分公司总经理李长轩被有关部门带走调查。有报道称,李长轩及其河南分公司属下直属库相关职权人员的腐败案,总涉及金额逾10亿元。
角色定位尴尬/
作为国家粮食专储企业,中储粮的盘子绝对不可小觑。
据中储粮总公司合并财务报表,截至2011年底,中储粮总公司资产总额3167.51亿元,负债总额2795.78亿元,所有者权益总额371.73亿元,当年营业收入1794.58亿元,利润总额38.26亿元。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行业分析师表示,如此庞大体量的国家粮食由少部分人来管理,由于监督体系问题,在巨大的权力面前,许多问题由此滋生。
据了解,在收储方面,中储粮粮食收储享受国家的政策性补贴。而当粮食收购进入粮库,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粮库保管粮食,存在一定的保管费。对于中储粮而言,粮食在自家库里待的时间越长,意味着得到国家的保管费越多。
由此造成的出库难题,一直让很多农产品加工企业头疼不已。上述行业分析师表示,农产品的价格上涨与中储粮也存在一定联系,在收获季度结束时,大量粮食被收到国家库里,这些粮食却不能及时有效地投放到市场上。
而在艾格农业资深分析师马文峰看来,除了监督管理,中储粮的角色定位也使其存在一定麻烦。中储粮目前的任务不仅仅是收储,还涉及农产品贸易加工。
有报道称,按照国家对中储粮的定位,其承担的是粮食“蓄水池”的作用,应付国家在战争、饥荒时粮食供应需求,但是近年来又将中储粮划归国资委管辖,要考核中储粮的利润指标。
顶着利润指标考核压力的中储粮,即使有着国家粮食专储企业的便利,其农产品加工业务做起来也并不容易。在农产品贸易业务项目中,中储粮曾在2008年4月未经发改委批准将“河北三河糙米物流项目”变更为精米加工项目。这样一个未经批准的项目最终导致计划配套的糙米加工项目不能如期正常投产,因无法获得粮源,投产率仅为29%。截至2012年6月底,中储粮(三河)米业有限责任公司已累计亏损4033万元。
对于中储粮未来的发展方向,马文峰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如果把所有粮食都拉到国家库里,反而会出现粮食危机。该市场化的一定要市场化,要减少中储粮未来的收储量,保证国家战略需求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