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阶段就疯狂培训 谁制造了家长的教育焦虑
扫除教育焦虑
违背了“为了孩子”这条规律,就背离了根本
“在教育恐慌的气氛下,最可怜的是孩子,原本应该是人生中最幸福的时段,小孩子却不得不上这个班、那个班,他们现在缺少很多体验,而这些体验对人的一生都是非常重要的。”杨树波说。
如果深究教育恐慌的根源,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经济管理与法学院教授刁生富分析认为,国家在教育投入上的不足带来基础教育的不均衡发展和教育资源的不合理配置,进而引发家长对有限优质教育资源的争夺。在以“分数论英雄”的指挥棒下,有条件的家长挤个头破血流都希望给自己孩子最好的教育,以便日后能读好的大学,找好的工作。
“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中,每个孩子入学的门槛并不相同:有的孩子交钱就能进,有的孩子通过入学笔试和面试才可以进,有的学生要有才艺特长才能进,学校利益相关者的孩子也可以进。”刁生富说。
在采访中,不少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可能现状还不够好,但教育的改革还在不断深化,教育资源也在不断均衡,过于焦虑的家长们需要好好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人生不是短跑比赛,而是一场马拉松,总想着赢在起跑线上、拼命地冲刺,效果就一定好吗?让孩子一直保持着紧张的状态就真能得偿所愿吗?毕竟我们要的不是一台学习机器,而是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如果用20年后的眼光看现在,就不会为没上补习班而心虚,风物长宜放眼量,各位家长还需三思。
“虽然国家不断改革考试制度,各省也都积极响应以确保人才选拔的综合性,但就目前情况来看,‘一纸成绩’仍是最直接、最重要的评判标准,特别是在升学考试的关键时候还得拿分数说话。”北京市一家辅导机构的王老师告诉记者,“家长送学生上补习班是想让孩子除了课堂学习之外能比其他孩子多学一点,这样才有机会在升学考试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
很多家长认为,虽然现在大学扩招了,但要想上好大学,竞争依然很激烈。高分才是名牌大学的敲门砖,因此想方设法提高孩子学习成绩。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虽然补习热在表面上看是相互比较的结果,但根源还是在评价。“以分数作为标准评价太单一,只有建立专业团队,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业、社会活动等多方面能力,并采取招生与考试分离的制度,才可能刹住补习热”。
与此同时,正因如此,“减负”这个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讨论的老话题,今年又被赋予了新的热点。1月17日,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在上海人代会小组讨论上首谈“减负”后两天,就连远在千里之外的陕西省教育厅都跑来凑热闹了。陕西省教育厅在官网首页转发陕西教育报刊社文章《今天我们该如何看“减负”》,深度剖析“减负绝不仅仅是教育部门一家之事”这一观点。
在上海人代会上,韩正说,义务教育“都是为了孩子”。如果政策和方法背离这条规律,就背离了根本。培训如果不符合这个规律,肯定不允许,“(给)三年级孩子培训初中的内容,行么?这就是违背了规律,扰乱了教育的体系”。
韩正说,家长们不了解培训机构背后的情况,是什么人在办,“党和政府只有把这个市场管好,才能体现出我们社会的公平正义。今年,代表们如此关心这个问题,市委市政府一定会把这个问题抓好”。
“事实上,当假期培训班需求旺盛时,纵使校内减负,学生的整体负担仍不会轻下来。因为校外增负会对冲校内减负的效果。这就要改变从中小学就掐尖、竞争白热化的局面——最近有媒体报道,有家长为学生准备的小升初简历达到30多页,着实惊人。改变这种局面,也有赖于中小学阶段升学的按名次排序投档录取的评价选拔体系的改变。其实,这个问题也是老问题了,可只要依旧存在,就还有强调去弊布新的必要。”教育学者熊丙奇说。
即使如此,在采访结束后,黄小玲给记者发来这样一条微信:“每一类培训班都有读的必要,因为每个教育阶段都有不同的痛点,都是家长们焦虑的地方。这几年大家都在拼命往重点小学挤,因为很多小学提前录取,就相当于选拔好的孩子。幼升小是考思维训练,小升初是奥数和英语,到了考高中,提前录取的好学校要看证书,这些是学校不教的。你问我为什么焦虑?因为这些都逼着我不能不焦虑。”
(记者 赵丽)
- 校园贷进入监管密集期 大学生亟待摆脱变味校园贷
- 全国研究生考试12月举行
- 泉州高校基本恢复正常教学生活秩序
- 安海教委办:福建省、泉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开题会在成功中心小学举行
- 东石镇人大领导到东石中学关心台风受灾情况
- 陈埭镇庄垂生镇长到紫峰中学现场办公
- 灵源教育办:街道领导莅校指导灾后重建及视察在建工程进度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