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汽车频道>> 行情资讯 >>正文

跨国车企加速布局 新能源车大战或将五年内爆发

www.ijjnews.com来源:经济参考报2017-03-31 16:54我来说两句

  当前,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战略方向越来越明晰,相应市场规模呈快速扩大之势,世界各大跨国车企对中国巨大的潜在市场“垂涎三尺”。

  本土产业短板待补

  面对补贴退出和跨国公司发力,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未来将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然而记者调查发现,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仍有一些方面不容乐观。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将于2020年步入后补贴时代,此后国内企业的生存发展将无法继续依赖政府财政补贴。与此同时,各国汽车制造商正朝新能源汽车转型,伺机进军中国市场。

  受工信部委托,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组织数百位专家学者参与研讨制定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提出: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将占总销量的7%以上,2025年占比15%以上,2030年占比40%以上。由此可见,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爆发点”可能在2025年前后到来。届时跨国公司与中国本土企业基本处于同等政策环境中,双方将激烈拼抢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释放的巨大空间。

  新晋新能源汽车企业长江汽车公司董事长曹忠说,虽然当下处于新能源汽车市场培育期和技术储备期,本土品牌占据国内市场绝大多数份额,但我们应时刻警惕国际品牌的威胁,吸取传统车时代的教训。即:2009年中国乘用车市场规模首次突破1000万辆时,国际品牌将大量已摊薄成本、价格下探的车型引入中国,导致中国品牌在轿车细分市场的份额从2010年的三成跌至2015年的两成。这说明中国传统乘用车市场步入爆发期时,跨国公司却成了“摘桃子的人”。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自主品牌轿车研发投入、技术创新不足,另一方面是跨国公司在品牌和技术实力上的碾压。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市场进入爆发期时,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能形成强大竞争力,就可以冲出重围,继续扩大地盘,并将引领本土汽车产业大发展和超越;否则,将面临跨国公司及其合资公司的挤压和围剿。

  业内人士的担忧不无道理。一方面,跨国公司在中国推广其新能源汽车具备相当优势:技术方面,跨国公司在整车和电池、电控等核心技术上有强大储备,一旦市场时机成熟,很快可拿出较高品质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市场方面,跨国公司及其合资公司有着比中国品牌更好的品牌认同度、更广泛完备的营销网络,在中国经营发展多年的众多合资公司可能摇身一变成为新能源汽车企业,直接发起攻势。

  另一方面,汽车界老专家、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等人指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同样面临自主研发的核心零部件缺失、核心技术尚未完全突破的问题。记者发现,中国在新能源汽车电池等核心技术方面虽有较快发展,但技术基础并不牢固,不少企业的上游产业链被外资掌控。有些企业看似售出大量新能源汽车,但实则贪多图快,不注重技术研发储备,不注重改良设计和工艺,偏好“拿来主义”的组装模式,甘于生产大量低端低质产品,导致企业技术空心化以及部分地区市场“小、散、乱”。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原常务副理事长、国家发改委特邀专家张书林说,新能源汽车企业的电池单体可以不是自己制造的,但电池包必须是自己的,一些企业声称拥有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却“没有说清它们的电池包到底是谁做的”。国家现已在新能源车企准入方面,严控这种“拿来主义”做法,但对一些老企业尚缺约束力,将来只有靠市场发挥优胜劣汰作用。

  此外,尽管新能源汽车被确定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但并非所有中国主流汽车企业都在这一领域有较好表现。一些国有汽车集团很早就参与新能源汽车863、973计划,但在产业化阶段却劲头不足,结果在占据中国汽车工业大头的六大国有汽车集团中,新能源乘用车整体销量进入年度榜单前列的不足一半。

  业内分析认为,三大原因导致一些国有大集团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缺位:

  一是大船难调头,重资产难放弃,观望心强。有专家说,企业是理性的,它们已在燃油汽车方面有巨量投资,而现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比还很小,为什么要将力量转到新能源车上呢?

  二是视合资企业为“利润奶牛”,满足于“躺着赚钱”。某国有车企副总经理说,“国有大集团有最大的实验室、最多的技术人员、最充足的资金,但看看工信部的公告目录就知道,它们的电动车产业化成果却比较少。因为国企背靠合资企业,日子过得太好”。某新能源汽车企业负责人预言,“有些国有大集团将来可能会继续依赖合资企业生产电动车。”

  三是企业管理和考核导向原因。有专家说,一些国有大集团在新能源汽车市场表现不佳,不是能力问题,而是体制机制问题。如不深化改革,随着新能源汽车逐渐取代传统燃油车以及市场竞争加剧,不排除有的企业会面临重组或淘汰的命运。

  修炼内功提升竞争力

  专家建议,中国企业应珍惜有限的时间,有足够的紧迫感,认真研究新能源汽车发展新态势,调整好公司战略,埋头苦干,在目前新能源汽车技术壁垒尚未完全形成、商业模式尚不确定的情况下,实现创新突破,以便在未来竞争中占据主动。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走向强国的必由之路。专家认为,未来5年特别是2020年以前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窗口期和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关键期。

  “我非常着急,因为机会稍纵即逝”。陈清泰曾说。他认为,中国正面临世界汽车史上最重大的一次技术革命,是技术自立、实现超越、扭转受制于人处境的“天赐良机”。与主要汽车生产国相比,我国电动汽车尽管还有某些差距,但绝没有燃油车那么大,而且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开发路线、过程与燃油车的区别非常大,我国如果把握住机会,完全有可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改变国际竞争格局。

  业内人士和各方专家建议:

  一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要加快核心技术研发,刹住传统车依赖外国技术的惯性。历史已表明,中国在传统燃油车领域失守,就是因为没掌握核心技术而受制于人;光靠引进技术和中外合资,不是建设汽车强国的终极出路。我国若要在未来的新能源汽车“大战”中占据上风,归根结底,需要本土企业在开放条件下走自主创新的道路。若继续依赖“洋技术”,将来自身技术空心化、依靠第三方采购的本土企业将很难降低成本参与竞争。

  上海捷能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徐璐说,在一些合资公司,中外双方在新能源领域已经可以“头碰头、比技术”。而以前在传统车领域,“我们只能等着跨国公司来喂”。本土企业发展新能源汽车一定要汲取这个教训,不能再指望跨国公司,而要从现在开始自主研发,与外方平等对话,将来才可实现技术自立。

  二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有赖于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零部件的技术突破。陈清泰说,电动汽车正深刻改变着整个零部件体系,包括电池、电驱动、电控所涉及的硬件和软件,自动驾驶涉及的感知传感元器件、操作执行器件以及计算信息传输、导航、防碰撞所涉及的硬件和软件等。整个汽车零部件的范畴正在大大扩展,很多领域技术依然存在空白,技术壁垒尚未形成,存在巨大的创新空间。国内零部件企业应当抓住当前新能源汽车供应链重建的机会,做强做大,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是倒逼车企尽快摆脱补贴依赖,让市场充分发挥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要把新能源汽车产业做大做强,靠补贴不是长久之策,最终还是要建立市场化的长效机制,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因此,企业不能把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基础放在政策补贴之上,而要真心接受积分制,自身造血,自主研发,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成为市场化的主角。

  记者发现,虽然没有在中国获得财政补贴,但包括丰田在内的跨国公司依然不改初衷,通过技术提升和本土化降低成本,致力于将混合动力车型的成本降低至与传统燃油车相当,由此获得市场。

  四是发展新能源汽车属于国家战略,国有大集团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业内人士认为,国有大集团拥有庞大的研发队伍、雄厚的资金实力和相应的政策支持,理应响应国家号召,在新能源汽车征程上优先发展自主能力,增强自主品牌竞争力,成为建设汽车强国、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排头兵和主力军。

  同时,国家对国企的考核,要进一步与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国家战略相对接。考核机制中应进一步加大对国有企业自主创新的考核权重,引导国企把短期效益与长远发展能力结合起来。

首页  上一页  [1]  [2] 
标签:车企|新能源车
责任编辑:付惠娥付惠娥
我来说两句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特别说明:转载内容(即来源未注明“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稿件)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即来源未注明“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稿件)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或来函告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