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道超车”更需发力创新(品牌论)
去年,看见不少朋友购置了新能源汽车,久久摇不到北京车牌号的笔者也不禁心动。经过询问发现,车牌申请和汽车价格是他们购买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因素,对于汽车本身的性能,购买者们却显得“不那么关心”。
“不那么关心”的背后并不意味着汽车性能本身不重要,而在于消费者对国产新能源汽车的期望值并不高。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快马加鞭,在国内市场迅速普及,在海外市场也遍地开花,展现中国制造的新形象、新高度。据统计,2016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51.7万辆和50.7万辆,连续两年产销量居世界第一。同时,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突破100万台,位居全球第一。这两个“第一”,让人们看到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实力和潜力,甚至,很多人将新能源汽车视为中国汽车工业实现“弯道超车”,逆袭国际车企和合资厂商的时机。
对于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而言,“弯道超车”的速度是有的,但稳定度和持久力还很有限。如今,很多消费者对国产新能源汽车的购买,更多表现为调和限行政策和价格补贴等外力因素后的结果,而非基于产品体验或品牌效应的选择,这无疑值得警惕。
透视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我们发现,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可谓“喜忧参半”。一方面,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开发、验证、制造、营销产业链条。另一方面,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主力还是那些价格较低、续航性能较差的小型电动车,而在整车能耗、续航里程、电池性能、安全保障等高技术门槛面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近来,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方式也在改变。过去,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繁荣,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的补贴政策,但高额的补贴在把中国迅速推上世界新能源汽车产销第一大市场的同时,也诱发了诸多不规范现象。比如,一些企业为了获得补贴,做起“一锤子买卖”,推出廉价产品,在产品的研发上却乏善可陈。如今,在基本实现“扶上马,送一程”的目标之后,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政策的收紧可谓恰逢其时。在补贴下降的情况下,国产新能源汽车参与跨国品牌竞争,只能放弃低价策略,发力品牌创新。
同时,国家也在政策资源配置上向产业基础方面倾斜。2017年新春,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发改委《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版中的重点内容被部署。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也在稳步推进。根据最新数据显示,以北上广深为代表的大城市将迈入电动汽车充电桩“五公里”时代。而根据国家能源局的消息,2017年中国将力争新增充电桩80万个,其中专用桩70万个,公共桩10万个。
面对新的形势,摆在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面前的路径十分明确:一方面,加强核心技术创新,带动上下游产业投资,贯通包括基础材料、关键零部件、制造装备等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建立结构完整、自主可控的产业体系。另一方面,打造品牌优势,在汽车设计、安全性以及舒适性上获得大幅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市场。
总之,想要真正实现“弯道超车”,光有速度还远远不够,中国新能源汽车还需在产品和品牌形象上精准发力,蹄疾步稳,最终才能在全球市场上后来居上。(卢泽华)
(记者 王萌)
鸡年汽车政策第一锤砸向新能源 2017-02-14 | |
政策支持驱动 迈过充电这道坎 2017-02-14 | |
燃料电池车 2017有戏? 2017-02-13 | |
新能源车进入"打骗时代" 补贴少了会否变相涨价? 2017-02-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