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统计显示,2013年平行进口车销量约为8.3万辆,占当年国内进口汽车总量的8%;2014年平行进口车销量为10万辆左右,占去年国内进口车总量的7%。表面上看,这两年平行进口车的进口量在增加。
然而2014年年底,新《汽车销售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的公布,直接给了平行进口车的货源一记重拳。因为其中明确规定“不得以销售汽车的名义销售已在境内外办理登记或者使用的车辆”,也就是禁止进口车在中国市场“二次销售”。
众所周知,我国平行进口车主要来自于美国和中东,其中美规车占比达到50%。按照美国的法律,车辆出厂后全部都已经完税并登记注册,而国内的美规车中,绝大多数都是在美国零售商处购买后再转运至中国的。如此一来,按照《办法》规定,这类已经办理过登记的“二手车”将不允许销售,即便该车从未被人使用过。
这意味着按照正规渠道进入国内的平行进口车,货源少了一半,直接被腰斩。虽然中东地区的进口车不受《办法》限制,但各国的汽车生产和批发都是有配额的,切断美国车源所造成的空缺很难通过从其他地区增加进口量来弥补。
从这个角度来看,《办法》对于作为重要货源的美规车的限制态度,与国家鼓励平行进口车市场发展的政策初衷背道而驰。
除了这一政策限制,在平行进口车试点启动之前普遍采用的小3C、小批量进口方式,如今在一切都走向正规化的前提下也面临着挑战。相对通过海外品牌主机厂授权做的强制性产品认证的大3C,小3C未获得品牌厂商的授权,是贸易商自行通过海外改装厂改装得到的3C认证,但这种一个认证一年可以进口500辆车的方式也是不少货源的入华渠道,目前监管层对待小3C认证的态度还不明朗。
与此同时,跨国汽车公司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也在从上游入手对平行进口车的货源进行控制。最近外媒曾报道,奔驰表示对向平行进口经销商销售车辆的美国经销商,公司可以处罚,宝马汽车也已经与美国执法局接洽,调查购买汽车的资金来源和车辆流向。
总的来看,平行进口车的货源日趋紧张已成事实。如果这一问题不解决,试点的地区再多,市场也将成为无源之水,不久就会干涸。
国产化与价格战夹击
价格优势不再
长期以来,平行进口车能够存在的基础,是比正规进口车便宜15%到20%的价格,而如今这种优势正在渐渐消解。
一方面,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跨国车企开始将旗下热销的进口车型国产化,可供消费者选择的车型配置更加多样,没有了关税等费用的叠加,其价格也更为亲民。
另一方面,中国车市近来增速整体放缓,竞争加剧。尤其是今年上半年,国内各大车企之间价格战持续升温,豪华品牌进口车型的终端售价更是动辄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的下调,与平行进口车的价格已然相差无几。
除此之外,由于许多平行进口车和4S店出售的同款车型配置并不相同,消费者购车之后,还要花钱进行部分改装以符合中国法规,才能上牌。与此同时,有媒体报道,为了保护国内总代理商和4S店的利益,某豪华跨国车企曾明确表示将处罚那些向平行进口车经销商销售车辆的国外车商;更有豪华品牌车企直接提升了海外市场某款热销销售车型的排量,致使该款车型进入中国的关税大幅增加,让平行进口车的价格优势荡然无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