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汽车频道>> 行情资讯 >>正文

三问互联网专车 私家车究竟能“载客”吗?

www.ijjnews.com来源:北京日报2015-06-11 15:58我来说两句

  二问

  专车抢了出租车生意?

  “针对‘专车’的全国性网络约租车管理办法预计将在本月内推出”的消息传出之际,另一条消息同样备受关注:近日交通部组织了名为深化出租汽车改革初步思路的会议。出租车和专车,这一对“冤家”,又被摆在了一起。

  直到今年4月份,殷浩还是一名有着16年驾龄的老“的哥”。4月起,他在南京开起了两家公司,一家汽车租赁公司和一家劳务派遣公司。依照专车运营模式,由互联网专车平台、专车司机、汽车租赁公司以及劳务派遣公司签署“四方协议”,老殷坦言他占到了其中两头。

  为什么做专车?“为了让退休的‘的哥’有活干。”老殷说得很实在,自个儿的出租车承包合同在今年9月份到期,而身边和他一样,合同到期的老司机有100多人。这部分人可以做什么?他说,开餐馆的、开黑车的、去当司机的,“啥都有”。

  公司刚起步,老殷坦言目前公司只有几十辆车。“我们没打算抢‘老饭碗’。”

  专家建议

  “潮汐理论”补高峰运力

  上世纪80年代,公共交通运力不足,开始大力发展出租车,出租车也就逐渐演化为“准公交”的角色,高端出租车服务渐渐消失。在中国互联网协会研究中心秘书长胡钢看来,专车、快车同样也给出租车改革提供了思路。

  “打不着车的时候,互联网专车就可以派上用场了,就像潮起潮落一样。”胡钢表示,“潮汐理论”可以成为调节出租车和互联网专车的杠杆。通过互联网平台、价格等市场因素自然作用,双方可以区分服务标准,区分服务时间,实现部分互联网专车提供出租车之外的高端出行服务,此外在高峰交通时段补充城市运力。

  三问

  专车会泄露个人隐私吗?

  “我被恶意恐吓了!”昨天晚上,刚坐完专车回到家的车辉接到了一通令他有些心惊肉跳的电话。电话那头,是刚刚送他到家的专车司机。原来,由于等待时间过长,加上司机不认识路,让车辉原本20分钟就能到家的车程足足用了快1小时才到家,感到气愤的他给司机点了个“差评”,却招来司机一通夹杂着粗话的炮轰电话。

  被司机“骚扰”,成了一些乘客的共同经历。点开司机的评价页面,尽管系统对乘客的手机号进行了部分屏蔽,但由于司机和乘客通话时手机页面上显示着双方的号码,部分司机一旦发现自己有了“差评”便可以轻易找到“元凶”。

  “乘客被骚扰后,可以向平台进行投诉。我们受理、核实情况后会对司机进行相应处理。”滴滴快的方面回应。

  而带有一定社交因素的顺风车也让一部分乘客担心起自己的隐私安全。“我的搭车请求直接就说明了我住哪儿、我在哪儿上班,要是万一泄露了怎么办?”市民韩女士说。

  专家建议

  互联网平台应对数据“脱敏”

  “个人信息保护问题,不容忽视。”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中心研究员、副教授朱巍表示,此前优步公司就曾因为用户个人信息泄露而陷入争议当中。一方面互联网公司应当加强系统防护能力,防止个人信息因外力而被泄露,一方面在乘客和司机之间应当引入“脱敏”数据,“例如后台乘客对司机的评价,完全实现匿名。”

  朱巍还建议,互联网专车目前还缺乏强制保险环节,乘客用车安全仍存在隐患。目前互联网专车公司大多设立了理赔基金池或是和保险公司合作,为车辆和乘客购置一定保险,但仍需要更适用于专车环境的金融产品,明确一旦出现事故,乘客、司机、互联网平台的各自责任和权利。

首页  上一页  [1]  [2] 
标签:互联网|专车|私家车
责任编辑:王华峰王华峰
我来说两句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特别说明:转载内容(即来源未注明“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稿件)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即来源未注明“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稿件)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或来函告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点击排行
新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