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烧钱和补贴大战蹚出一条“血路”的互联网专车市场再生波澜。近日,“针对‘专车’的全国性网络约租车管理办法预计本月推出”的消息触动行业神经。一旦“靴子”落地,禁止接入私家车等非运营车辆,专车公司也需取得运营证,或将成为压倒网络专车这个新兴市场的“最后稻草”。
私家车究竟能“载客”吗?专车会抢出租车的生意吗?专车会泄露个人隐私吗?处在漩涡中的互联网专车面临这三大问题的拷问。
一问
私家车能“载客”吗?
严禁接入私家车等非运营车辆,尽管前后几经波折,这条政策红线并未改变,专车市场因此一直被诟病行走在“灰色地带”。就在上周,北京市交通委运输管理局等三部门还共同约谈滴滴专车平台负责人,明确指出滴滴专车及滴滴快车业务,使用私家车和租赁车配备驾驶员,违反了现行法律法规。
随着滴滴和快的合并,不再需要恶性竞争的两家公司迅速开始扩展业务版图,目前乘客通过滴滴或是快的的手机APP,可以选择专车、快车和顺风车等不同服务,价格则从高到低递减。依照官方口径,收费价格最高的专车具有营利性,在北京等城市免起步价的快车带有“公益性质”,只收“油钱”的顺风车则是面向私家车主的拼车服务。
尽管如此,随着汽车租赁大佬神州裹挟着大量正规租赁车辆入局,各家纷纷加大对司机、乘客补贴力度,私家车仍成为一部分专车市场的稳定车源。 “神州专车,充100送100。”“滴滴快车,高峰期一单3倍车费。”“成为顺风车主,每单补贴35元。”……在车主肖锋的手机上,几家互联网公司发来的促销信息特意被他存到了一个备忘录里,由于车辆标准达不到专车水平,上个月他从一家互联网公司的专车队伍“退”到了快车。
然而,这部分私家车主身上也在发生着变化。
“现在补贴给得多还成,要是没了补贴,我就直接不干了。”肖锋说,和之前专车的收费标准相比,快车的价格只有原先的三分之一左右,遇到堵车时油费甚至超过了顾客所给的车费。不只如此,选择高峰期出行也成了他的习惯,“补贴只有高峰时才多,平常我就不出来了。”
一家互联网专车公司业务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希望通过价格杠杆来区别黑车和专车。“比如,所有拼车软件上都可以接‘附近订单’,黑车车主也可以像专车一样去抢身边的订单,可不会有人这么做,因为价格太便宜,不划算。”
专家建议
私家车载客待规范
“需要厘清的一点是,我们要对私家车主的载客行为进行区分,是民事行为还是商事行为。”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军表示,这意味着,在一定程度上,私家车主是可以“载客”的。他表示,私家车主对他的车拥有所有权,这包括使用收益的权益。
王军表示,区分民事行为和商事行为的关键,就在于对私家车载客行为作出规范,让这部分车辆不以营利为目的,“例如通过平台明确定价,同时限定私家车的接单次数和接单时间,让它成为高峰期时段的城市运力补充。”
专车烧钱大战存隐忧 部分城市出整治方案 2015-06-08 | |
出租车改革意见初稿形成 专车模式获认可 2015-06-01 | |
Uber来华探讨专车合法化 愿与政府合作 2015-05-29 | |
出行市场大战远未平息 再战廉价专车 2015-05-26 | |
百万元牌照贬值近半:出租车行业内外交困迎变革 2015-05-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