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汽车频道>> 试驾评测 >>正文

智能汽车的机遇、挑战与应对策略

www.ijjnews.com来源:中国汽车报2014-07-15 10:46我来说两句

  3、从技术层面看,我国初步掌握了智能汽车的一系列关键技术,在相关领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总体看,在智能汽车的技术上,比如对复杂交通环境的感知、行驶目标物的识别、驾驶员特性的建模、复杂的车辆动力性建模、车辆控制算法等,国内已经做了很深入的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与国外相比差距不大。

  比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支持的以环境感知、人的行为认知及决策为重点的无人驾驶汽车项目,在相关领域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并完成了原理样机从北京到天津的无人驾驶实车试验。在国家科技部863项目支持下,清华大学联合一汽、东风、长安等,在面向现阶段可实用化的智能汽车技术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和原理样机的研制、实车路试,部分技术如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ACC)、行驶车道偏离预警系统(LDW)、行驶前向预警系统(FCW)等正在进行产业化。

  面临的主要挑战

  1、国家及行业对发展智能汽车的重大意义和潜在的产业经济价值认识不足,尚未形成明确的智能汽车发展战略。

  目前,我国对发展智能汽车的重大意义认识严重不足。很多企业仍把汽车智能化简单理解成智能交通信息或者主动安全技术的范畴,没有认识到智能汽车是一项具有颠覆性意义的技术,更难以想象其潜在的产业经济价值在2025年可能高达1.9万亿美元!目睹谷歌等IT企业高调进军智能汽车产业,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这是IT企业为了抢占汽车这一移动智能终端的操作系统而进行的吸引世人眼球的作秀。还有很多人认为无人驾驶汽车还很遥远,殊不知世界汽车巨头们已经在进行“高度自动驾驶技术”的量产准备了,全工况的无人驾驶汽车也许在2020年就会上路了。

  因此,国家和行业层面尚未统一认识,还未研究制定明确的智能汽车发展战略,政府导向作用发挥得不充分,行业缺乏有效的组织。尽管地方政府一度热衷于智能交通系统建设,但更多地注重于交通管理和交通信息服务,脱离了智能汽车的“智能交通系统”只能是空中楼阁,难以取得预期的成效。

  2、尚未形成智能汽车各相关方的有效协调机制和完整产业链。

  由于智能汽车涉及多个领域,难免形成多头管理、政出多门局面,同时各利益相关方各自关注点不同,缺乏必要的沟通和协调,难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具体来说,由于智能汽车技术涉及汽车、交通、IT、通信等领域,行政上存在多头管理问题,缺乏统一的协调机制。整车企业忙于智能汽车第一层次的辅助驾驶技术的开发,对车联网V2X技术、更高层次的智能驾驶技术尚无暇顾及;IT企业关注点侧重通信及信息服务,对先进车辆控制和安全系统的需求了解不够,在车载终端开发时与整车厂的联系不密切;先进的传感器(雷达、摄像头)、控制器芯片、执行器等核心零部件严重依赖外商,在电控单元的软硬件、系统可靠性和控制精度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落后了10~15年,竞争力明显不足。

  3、我国智能汽车技术标准体系严重滞后,需要研究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体系。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标签:汽车技术|汽车产业|无人驾驶
责任编辑:杜思思杜思思
相关新闻
我来说两句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特别说明:转载内容(即来源未注明“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稿件)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即来源未注明“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稿件)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或来函告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