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汽车频道>> 行情资讯 >>正文

进口车库存频超警戒线

www.ijjnews.com来源:华夏时报2013-04-08 10:20我来说两句

   本报实习记者金雪北京报道

   近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公布最新汽车经销商库存调查结果显示,2013年2月份,我国进口品牌库存系数为3.34,环比升高1.61。更值得注意的是,这已是进口车经销商库存连续8个月超出库存标准系数1.5的警戒线,扭转了此前自主品牌汽车经销商库存始终高于合资、进口品牌的局面。

   “根据国际同行业通行的惯例,汽车经销商库存系数在0.8-1.2之间,反映库存处在合理范围;库存系数大于1.5,反映库存达到警戒水平,需要关注;而库存系数一旦超过2.5,则反映库存过高,经营压力和风险都非常大。”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表示。

   频频“超标”的库存警戒线,迫使部分进口品牌在进口数量上做出调整,这也为2013年进口车市场回归理性增长定下了基调。

   黑9月

   今年2月,汽车经销商综合库存系数攀升到2.01,环比上升0.91。尽管如此,与2012年最高单月经销商综合库存系数相比,也从历史最高点2.32同比下降了13.3%。2月份,这一指数整体下降的表面之下,是自主品牌、合资品牌和进口品牌之间的暗中转换。

   去年1-8月,自主品牌汽车经销商库存综合系数始终高于合资、进口品牌。尤其是去年5月,自主品牌汽车经销商库存综合系数高达3.54,而当月进口品牌系数仅为1.34,这一形势几乎贯穿去年前八个月。但从去年9月开始,在“金九银十”的作用下,自主品牌显著消化了;而进口品牌压力开始增大,8月库存综合系数首破警戒线,达到1.58, 9月库存综合系数激增到3,“力压”合资、自主品牌。

   直至今年2月,进口车经销商库存连续8个月超出库存标准系数1.5的警戒线。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对本报记者表示,近几年汽车市场中,进口车经销商库存连月超标的情况并不多见。

   在中国汽车流通协会2月抽样调查的50个品牌经销商中,库存系数超过2.5的品牌有15家,而在15个品牌中,进口车经销商占据6家,分别是英菲尼迪、讴歌、宝马、捷豹-路虎、雷克萨斯、沃尔沃。相比之下,合资品牌库存系数2.07,自主品牌库存系数为1.44,远低于进口车库存表现。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提供的基础统计数据显示:高库存品牌中,英菲尼迪单店月均销量为15辆,库存系数5.2,比1月下降1.5;第二位讴歌单店月均销量为3辆,库存系数4.8,环比上升了1.1;第三位宝马单店月均销量56辆,库存系数4.17,环比上升3.04。排在稍后几位的进口品牌捷豹-路虎、雷克萨斯、沃尔沃单店月均销量分别为49辆、32辆和25辆,库存系数均超过2.5。

   回归理性

   进口车库存何以如此之高?罗磊对本报记者表示,造成进口车库存飙升的原因很大程度在于进口汽车企业对中国市场期望值过高。

   而进口汽车企业过度依赖中国市场的原因也显而易见。“近两年来,欧洲汽车市场急转直下,主要影响一是裁员,二是转嫁产能。而中国人口众多、潜在购买力大的特征使得中国汽车市场成为跨国公司转嫁产能的理想地之一。”汽车分析师张志勇对本报记者表示。

   跨国企业对华出口扩大,直接影响到中国进口车经销商的生存环境。一位熟悉进口品牌经销商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假如企业预期目标增长幅度是20%,企业一般会按40%-60%的增长幅度加压给经销商。这样一来,即使市场销售情况不够理想,企业也能确保完成预期目标。”为了缓解库存压力,完成厂家制定的过高销量目标,经销商被迫大幅降价,回笼资金,以降低资金成本和保持正常的现金流。但经销商库存压力持续增加,对企业的进货需求会出现消极情绪,汽车经销商和企业之间的矛盾也会随之加深。

   为避免高库存持续累积导致恶性循环,一些汽车企业在进口车供应数量上也开始调低。2013年2月海关乘用车进口辆为5.23万辆,同比减少54.2%;1-2月海关乘用车进口13.74辆,同比减少22.7%。

   “从北京地区进口车市场来看,目前区域内进口车经销商基本处于尽全力消化库存阶段。目前我们了解到的情况是,北京地区进口车经销商单店平均有2-3个月的库存需要消化。”北京北辰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中心副总经理颜景辉对本报记者表示。

   鉴于2012年下半年对2013年初造成的库存压力的累积,2013年进口车市场销量也会受到影响。“与前两年动辄30%-40%的增速相比,今年进口车市场将延续2012年末的理性增长态势,预计全年进口车销量增长应该在10%左右。”罗磊对今年的进口车市场给出了自己的判断。

  

 

标签:
责任编辑:杜思思杜思思
相关新闻
我来说两句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特别说明:转载内容(即来源未注明“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稿件)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即来源未注明“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稿件)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或来函告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